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下,经济形势的研判明显难度加大。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所处的2022年,恐怕没什么比“魔幻”更为合适了吧。以前不看好的事情坏到了超预期,以前不相信的事情正在一幕幕接连上演,社会认知的分裂令许多人在发言之前不得不考虑再三,空间自由度的日渐缩减让人怀疑自己是否就是那只温水里的青蛙……
尽管我们都能清晰感受到经济形势在变差,然而真实数据的下滑程度仍然令人感到惨不忍睹,甚至忧心忡忡。
为便于集中分析和全面判断,结合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1-4月核心宏观数据,再做个概要梳理和回顾。
1、4月PMI为47.4%,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4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41.9%,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月份下降0.82%;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分别为6.5%、12.2%、-2.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6872亿元,同比增长5.3%。投资领域是所有数据里最有韧性的,但也是长期走势最令人担心的,尽管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放松房地产的意愿,但是民间购买力已经大打折扣,未来的房地产行业景气仍将难以乐观。而长线来看,基建的财政约束也正在越来越强。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18588万平方米,同比持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776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房屋新开工面积39739万平方米,下降26.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8877万平方米,下降28.4%。房屋竣工面积20030万平方米,下降1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662万平方米,下降11.4%。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2%。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7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4.8%。1-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39739万平方米,下降26.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8877万平方米,下降28.4%。房屋竣工面积20030万平方米,下降1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662万平方米,下降11.4%。
4月国产汽车销量同比下降50.6%;1-4月累计同比下降15.4%;4月各类挖掘机销售同比下降47.3%;其中国内下降61%,出口增长55.2%;4月各类装载机销售同比下降40.2%,其中国内下降47%;出口下降7.44%。
3、社零销售: 年初我们讲过,中国经济的突破口和未来希望就在于消费的振兴,但很遗憾的是,消费在长期疲软后不但没有了崛起的希望,还在近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这无论从居民感受、信心指标还是对未来的象征意义方面来看,都特别令人忧心。4月份社零销售增速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其中,商品零售26874亿元,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1-4月份 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有人说这主要是疫情的影响,但其实没这么简单,收入与消费的下滑具有趋势性,一旦受损,恢复起来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消费券的发放上,这是国情体制以及当前财政约束决定的。
4、对外贸易:4月进出口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同比增速较3月下降10.8个百分点至3.9%;进口2225亿美元,零增长。前4个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5%。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越南经济的突飞猛进、印度在国际上的左右逢源以及大多数国家正在全面摆脱疫情阴影的持续的经济恢复,这提醒我们必须谨慎看待未来的中国贸易形势。
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月份同比增长4.0%,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
6、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4月份同比增长0.3%,比1-3月份回落2.2个百分点。
7、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前值31300亿,同比少增8231亿。4月社融增加9102亿不及往年同期的一半,前值46500亿。 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总体看,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意愿和扩张意识都在快速下降中,值得高度重视。
8、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月份,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2%、5.3%。最近披露的大学就业状况也十分惨淡,这简直就是时代的笑话。这一现状如果得不到改观,势必会影响一代年轻人的命运,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他们有理想,但骨感的现实会让他们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化。
9、全国财政收支: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8%。全国税收收入6231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7.6%;非税收入119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 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96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2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
1-4月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从下滑趋势来看江苏下滑幅度最大。其中江苏下滑14.01%,上海下滑6.6%,浙江下滑5.1%。25个城市中下滑最快的五个城市分别是:连云港35.27%,南通24.21%,温州18.44%,常州17.58%,镇江16.71%。单看4月: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了54.9%,苏州下降49.6%,杭州下降37.0%,宁波下降35.7%。
已经发布4月数据的全国主要城市中,深圳财政收入下降了44.2%、重庆下降35%,武汉下降29.8%,广州下降12.76%。
面对这样的数据和事实,如何解释已经是次要的事情了。真正的强者不需要辩解,改变才是承诺应该兑现的责任。真正的智者也不需要什么替罪羊,到最后就算全部说成是M国的不好又有多少人真的相信呢?况且,复盘过去,我们不难发现,“四梁八柱”的依次晃动其实早已开始。至于深层次原因的研究,零散的归结已经很多,早已无需赘述。当务之急是:洪荒力何在?还有逆转的可能吗?如果有,在哪里?如果没有,凭啥乐观?
我们说过疫情防控是今年经济研判的核心因素,但也绝非全部。如今看,即便疫情防控形势出现好转,还要注意两个问题:核心地区遭受全面重创,经济回升难度是否增加?另外,全国疫情反复的持续时间是否会再超预期?
图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黄名扬
从目前的防疫形势来看,应该说一点都不轻松。上海社会面清零基本实现但全面复工复产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已经走了的和将来要走的人到底有多少也需要观察;北京感染人数虽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区域防控级别在悄然提升、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少,能否如期较快实现社会面清零仍存巨大悬念;本以为平静了的天津疫情再次复发令人不得不感叹奥密克戎的顽固性,至少对其他地区的努力表示同情;更多地区严阵以待、枕戈待旦,这形势对后期经济的负面影响实在难以估量…….“动态清零”的路径虽然不容置疑,然而至此我们对实现难度及其社会代价则必须要有合理评估并做好最坏的准备。
巨大的失望和复杂的纠结之中,时间即将进入6月,美联储加倍加息几无悬念,美国长债收益率已经反超中国,加之国内贷款基准利率刚刚下调15个基点,那么人民币汇率走贬的趋势恐怕短期内难以改观,这不可能不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同时也无疑会增加内部调控和逆转颓势的难度。
国内经济滑坡、需求疲软、信心不足,国外货币收水、利率走高、直击通胀,综合来看,就算将来没有国际投行预测的经济衰退、泡沫破裂和大萧条,至少通胀的炒作也难再成气候了。矛盾遍地、危机四伏的世界里,物价高企既不合时宜,也是经济复苏的杀手,所以甚嚣尘上的国际大通胀预期,无论就政府政策、市场逻辑还是国际资本的选择而言,未来都必须降温。目前看,只是时间和回落幅度的问题。所谓的油荒和粮荒,历史上曾经反复出现,每一次都是言过其实的危言耸听,如今看也有过分炒作的嫌疑,后期会在更多因素作用下回归现实。
在错综复杂、前途未卜的大环境下,中国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非常必要,千万不能仰赖过去的成就而忽视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风险。不错,中国有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成果,截至4月末中央和地方各有接近5万亿的国库余额,我们确实是有一些积累和底气的,然而这样的下滑态势,我们到底能撑多久?以后究竟还会不会再恶化?另外,截至2020年末中国显性政府负债率约为45.8%,仍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然而若考虑隐性政府债务水平和已经畸高的宏观杠杆率以及这些年对外投资的潜在损失,那么在国际战略机遇期窗口越收越窄的背景下,留给我们闪转腾挪的机会到底还有多少?
总之,如今全面下滑的经济形势令人痛心不已,更令人焦虑的是希望的渺茫。深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民族复兴伟大战略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能够力挽狂澜的“洪荒威力”重塑信心、重振雄风。
年度最重要的秋季会议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前应会格外强调稳增长,值得期待;更愿此后兑现更大的共识和利好,希望具有全盘战略提升作用的政策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