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费用率是指公司的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销售费用率体现了企业为取得单位收入所花费的单位销售费用,或者销售费用占据了营业收入的多大比例。
销售费用率主要看两点,数值和变动趋势。
一般来说,销售费用率小于 15%的公司,其产品比较容易销售,销售风险相对较小。销售费用率大于 30%的公司,其产品销售难度大,销售风险也大。
比如,吉凯基因将IPO上会,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率奇高,分别为34.51%、31.54%、29.02%及35.28%,这意味着,吉凯基因当期每取得10元营业收入的同时,要花费3元左右的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率越低, 折射品牌力越强大。
2011—2020年,伊利股份的10年平均销售费用率为21.29%,但是贵州茅台的平均销售费用率只有4.29%。换句话说,伊利股份每卖100块钱的货,就得至少拿出21块钱用作销售支出,但是贵州茅台只要拿出来4块钱就可以了。可见销售费用率越低说明企业产品销售花费的成本越小、销售难度也越低。反之,销售费用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销售花费的成本越大、销售难度也越高。
销售费用率甚至会出现大于100%的极端状况,比如百济神州的销售费用率有点吓人,超过100%了,卖100块钱产品花120块钱销售费用,很多互联网企业初期圈地是这么玩的,制药企业也这么玩就很激进了。
在这里,我建议将销售费用率改称为“销售难度率”,这样更便于理解。
毛利率与销售费用率的关系一般应呈现负相关关系。
如果一个公司毛利率较高,说明公司产品的竞争力相比同行业其他公司要强,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应具有一定的谈判优势。可以推断,公司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不会很高。如果公司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同时其销售费用率也远高于同行业,这就不合情理了,那么该公司要么在销售中搞了贿赂,比如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和毛利率双高的现象;要么可能做了假账。同样,如果公司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同时其销售费用率也远低于同行业,也一样不合情理。
好企业一般是销售费用率逐步走低,叠加毛利率提升,净利率逐年改善。差企业一般是销售费用率逐步走高,叠加毛利率下降,净利率逐年恶化。
附一:由销售费用率延伸至期间费用率。
期间费用一般称为“三费”,是指企业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组成期间费用的几个项目就可以在报表上找到出处了。
期间费用率,则是指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这是一个分析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的管控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营业收入×100%
不过,我们在计算企业期间费用率时,不能简单地认为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而是要单独考虑财务费用的正负情形。如果财务费用是正数(利息收支相抵后,是净支出),就把它和销售、管理费用加总一起除以营业收入计算费用率;如果财务费用是负数(利息收入相抵后,是净收入),就只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除以营业收入计算费用率。
一般来讲,如果一家企业的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正的财务费用之和)能够控制在毛利润的30%以内,说明产品竞争力很强,属于优秀的企业;在30%~70%区域,仍然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如果费用超过毛利润的70%,通常而言,产品处于红海之中,竞争力弱,属于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
附二:期间费用、毛利率延伸至核心利润
核心利润强调一个公司正常经营、正常核算下所产生的正常利润。在间接法下,核心利润需要以净利润为起点,对非主营业务产生的利润进行扣除,对过于激进的会计方法下产生的利润进行扣除,对非经常性的利得或损失进行扣除。在直接法下,核心利润的计算公式为: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体来说,核心利润越高,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