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马靖昊说会计)
昔日的“光存储第一股”紫晶存储(*ST紫晶,688086.SH)涉嫌IPO造假,或遭科创板强制退市。11月19日,*ST紫晶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涉嫌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668.52万元罚款;董事长郑穆、实控人罗铁威终身市场禁入,多名主要责任人被罚2649万。
经查,证监会表示紫晶存储及相关人员涉嫌存在以下违法事实:一是欺诈发行,如《招股说明书》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以及虚增营业收入、利润;二是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如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等。
据证监会《处罚告知书》,紫晶存储在其IPO报告期内的2017年至2019年间,紫晶存储接连利用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
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紫晶存储虚增利润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5.82%、32.59%、94.55%,即在三年时间里,紫晶存储累计虚增利润总额超过2.1亿元。尤其是在2019年虚增利润占比超九成,紫晶存储也是在这一年正式提交IPO申请。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紫晶存储除在招股说明书中财务造假之外,亦在招股说明书中故意“遗漏”高达1.35亿的对外担保。上市后紫晶存储的违规担保金额犹如越滚越大的“雪球”,并且,继续财务造假并隐瞒对外担保。截至 2019 年末、2020 年末和 2021 年末对外违规担保余额分别达到 1.45 亿元、1.75 亿元和 4.18 亿元,占当期净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16.15%、19.49% 和 22.46%。2022年5月6日,紫晶存储变身*ST紫晶,正式走到退市边缘。
主要问题就出在违规担保上,它是为“财务造假”而提供资金来源的。
紫晶存储通过违规担保等方式实现了收入、应收账款和现金等科目的同步流转,增加了造假的隐蔽性,这也是该公司能够在 IPO 审核阶段通过五轮问询,并成功逃过审查的秘密所在。
大家先看一下,紫晶存储虚增收入、利润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是不是很简单,会计人都知道这个分录。如果虚增的收入没有资金进行配合的话,时间一长就会露馅,毕竟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其质量每年都要进行评估,长期收不回来,不但需要计提坏账准备,而且需要解释具体的原因。太危险了吧!
因此,紫晶存储必须假装此笔分录是真的,那么,怎么办?
该公司必须要求所谓的“客户”在一定的期限内支付货款,把应收账款抵消掉。因为这是一笔虚假的业务往来,配合造假的“客户”肯定是要从造假公司紫晶存储拿钱去销账,如果该公司直接给客户打钱就很容易被发现,它肯定不会这么傻。因此,紫晶存储选择给一家表外的另一个主体(“关联方”,明面上没有任何法律关系)做担保,让这个表外主体从金融机构贷款给到客户,客户再将这笔钱作为货款打回紫晶存储,以此完成应收账款的抵消。
看起来,该业务如果达不到“四流合一(发票流、资金流、合同流、货物流)”,也至少会达到“三流合一(发票流、资金流、合同流)”。从报表看,虚构收入有真实现金流,操作手法也较为隐蔽,对于没有多少实务经验的CPA来说,确实蒙逼,不好查。值得在这里提一下的是,根据wind数据,紫晶存储上市排队时,其审计机构为致同。随着紫晶存储成功上市,其审计机构又立马被换成了容诚。
因为主要问题出在违规担保上面,当然,紫晶存储一定要想方设法隐瞒担保事项,因为一旦披露担保金额,以及查询被担保公司的流水就很有可能发现公司业绩造假。
其造假流程图可绘制如下:
公开资料显示,紫晶存储创立于2010年4月,主营光存储介质、光存储设备,以及基于光存储技术的数据智能分层存储及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摘牌,于2020年2月在科创板首发上市。
2022年11月23日*ST紫晶股份截图
2020年2月紫晶存储上市至今,最高股价曾达到86.98元,11月22日,停牌一日的*ST紫晶在复牌后立即一字跌停板,且是20CM跌停板,今天(11月23日)该公司再次吃了个一字跌停板,也是20CM跌停板,价格为4.34元,跌幅惨烈,超9成以上,连零头都快跌没了,总市值也只余8.26亿元,投资者损失惨重。
科创板首开注册制试点,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造假、包装粉饰业绩、欺诈发行等方式跻身资本市场。对于此次 *ST 紫晶出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监管部门必须启动追责程序,要给散户投资者赔钱、赔钱、赔钱!另外,还要对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员、公司上市前后的审计机构以及保荐机构等追责、追责、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