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牛翻天,什么原因?涨够了吗?有何危害?如何应对?
今天整理一下自己的座谈要点,供各位老铁参考。
1、大宗走牛不是偶然,有内外部因素共振的问题。如今来看,最大内部驱动是长期行政干预导致的供需错配,包括关停产能和严禁新增,钢材、水泥、煤炭、电解铝等行业尤为突出。
2、疫情导致的外部需求向中国集中转移,给需求带来的意外增长,加剧了本已存在的供需错配矛盾,导致商品市场涨势不休。目前看,印度疫情失控还会促使世界加大对中国的需求,这是好事,但未来市场的压力也大。
3、新能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近期安排和长远部署,对部分行业产品的需求和预期形成的利多效应被市场持续放大,譬如铜、铝和玻璃、纯碱等商品。
4、最后是境外国家货币刺激带来的流动性冲击,美国一年5万亿美元相当于30万亿人民币,印钞购买一切,拉动全球物价上涨。发展中国家的顺差不值得骄傲,相反要防备自己成为大通胀的受害者。目前以铜和玉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都在进行价值重估,大通胀已经全面启动。
5、随着疫情的控制,外部需求趋增,预计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能耐受通胀的冲击,因为政府的财政货币救济政策很多,甚至直接发放大量现金,这会极大缓解未来基础生活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社会压力,而很多新兴国家和落后地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6、境外放水不止,国际投行一致唱多,主要国家财政货币当局滥用刺激并仍在漠视通胀压力,这为商品牛市行情的发展火上浇油了,一时半会还难以见到形势的逆转。不过绝对涨幅已经很大,部分品种已创造历史新高,在此也提醒市场多头密切留意可能来自国内外的系统风险。
7、目前涨价多集中在中上游,尽管由于民间购买力较弱而向终端消费品的价格传导存在一定难度,但预计半年左右时间还是会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现在较低的国内CPI是猪价下降的影响,一旦猪肉价格趋于稳定而其他生活用品也开始上涨,CPI上行的压力就会显著加大。
8、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加息自保,中国应当谨防潜在的经济秩序失控风险。理论上,应该反思和减少行政干预,及时纠正过去的一些不正确的限制措施,让企业恢复自主生产和经营。建议停止当前的一些不合理做法,避免造成新的负面影响。短期看还应主动采取总量紧缩政策,央行要有更多责任担当以稳定大局。长期看必须逐步改变大干快上的投资扩张模式,叫停一切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减少比比皆是的无效投资和资源浪费,提质又减碳才是长远兼顾的最佳国策。
综合来看,随着未来中国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的加剧以及宏观去杠杆的内部要求,严重过剩的房地产和过度超前的基建投资都有持续衰减趋势,希望这一趋势得到维护。在这一过程中,房价的滞涨或回落也是合情合理的。
“房住不炒”必须坚持,否则土地财政的再回归就会动摇稳定基础——地价占房价的7成。
“房住不炒”执行的越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下降得越快,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也就自然下来了,生产和生活成本才不至于节节攀高。
另外,随着房地产去金融化的推进和房价的止步不前,未来国内热钱应会持续加大对商品的炒作力度,这是一个从资产通胀到真正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的转换过程,要有较长时间的思想准备。生活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较低收入群体的影响会比较大,后期或许需要政府准备更多的财政应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