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苹果与华为在高端市场进行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之时,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依旧将高端市场的重心放在折叠屏上。
OPPO发布最新一代折叠屏手机Find N3,再早之前,荣耀、小米、华为等国产厂商也都已经先后发布了自家的折叠屏新品。
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依旧坚挺。OPPO Find N3起售价9999元,小米 MIX Fold 3起售价8999元,华为 Mate X5起售价12999元,其中最便宜的荣耀Magic Vs2,起售价也要6999元——相当于iPhone 15 Plus 的国行起售价。
从问世到今天,折叠屏已经在一片“风口”的呐喊声中走过了四年时间,最终以1%左右的市占率成为了少数人的玩具。
在经济下行期,全球手机市场进了增长发力的阶段,在保守的消费观念之下,消费者对于折叠屏这种外形创新、内部软件生态相对薄弱的小众产品,难以给予更多的热情与关注。
随着国内手机商场将手机内卷的目标锁定在自研系统上,折叠屏被束之高阁,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被迫”下场的手机厂商
折叠屏已经成为了手机厂商们不得不下的注。
最早是2019年2月20日,三星赶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开幕之前,发布了全球首款面向广泛消费者的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仅仅四天以后,华为也在MWC上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
两者几乎同时开启了折叠屏手机时代,这也是自智能机时代以来,手机形态发生的最大一次变化。
不一样的是,当年三星已经开始退出中国市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产手机厂商,华为在国内可谓一家独大。华为在2020年1月曾透露,当时起售价达到16999 元的Mate X,每月出货量能够达10万台。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华为在2020年之后已经连续三年保持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华为2020年发布的折叠屏手机Mate Xs
友商们都馋哭了,一场内卷大战注定要发生。
此时的手机市场已经出现疲态,根据IDC发布最新的手机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9,790万台,同比下降6.1%。2019年上半年整体出货量约1.8亿台,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4%。
时至今日,手机市场依旧难现持续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连续第8个季度出现年同比下降。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副总监Liz Lee指出,2022年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长达43个月,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此之前,行业普遍认为智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为18个月。
处理器、内存、摄像头、屏幕......主流厂商们的旗舰机型在此之前已经把手机性能卷到溢出,折叠屏成为了画给消费者的一张新大饼。
就在如此关键时刻,中国市场的一场“黑天鹅”事件,创造出了庞大的增量空间,让一众手机品牌陷入狂欢。作为中国手机市场的一哥,华为在三年前遭遇了美国方面的制裁,几乎要让出接近3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华为多年经营的高端市场,早已被各路友商盯上。
2021年4月,小米推出旗下第一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9999元的起售价让它拥有了“年轻人第一款折叠屏手机”的名号。
2021年12月,OPPO 第一款折叠屏手机Find N发布,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称之为“回归 OPPO 担任 CPO 后最为激动的一款产品”,起售价7699元。
2022年1月,荣耀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也是荣耀产品线中首款搭载独立安全存储芯片的手机,起售价为9999元。
2022年4月,vivo首款折叠屏手机X Fold发布,号称要“引领折叠屏市场进入2.0时代”,起售价8999元。
至此,华米OV等一众国产手机厂商都已经入局折叠屏,但各家的悲欢却各不相同。
从销量大盘来看,折叠屏依旧是一款“小众”产品,倘若在这一品类不能拥有较强的统治力,则很难为品牌带来实惠。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283万部,但2022年的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为2.55亿部,折叠屏占比为1.11%。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227万台,同比增长102.0%。其中华为二季度市场份额达到43.0%,依旧占据第一的位置。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是vivo的19.7%、OPPO的15.9%,小米以2%的占有率仅排到第七位。
2023年二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来源:IDC
在荣耀MagicV2这款折叠屏手机的发布会上,荣耀CEO赵明直接喊话苹果,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有了MagicV2都不用期待iphone15系列了。
不过从最终的市场反馈来看,能够与iphone15系列在高端手机争锋的却是华为 Mate 60系列,一款非折叠屏手机。
小众产品的悲剧
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折叠屏目前仍然只是一个小众产品。
尽管在过去几年,折叠屏手机的年出货量增长基本都超过100%,但折叠屏手机占到总体手机销量的份额仍然维持在1%左右。
原因除了高昂的价格之外,最关键的问题是,折叠屏手机仍然只是一个“风险大于创新”的产品。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67.5%的受访用户不购买折叠屏手机的原因是“担心其质量问题”,甚至超过了“价格贵”——59.5%的受访用户选了这一项。谈到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期待,高达65.1%的受访用户表示期望折叠屏手机的硬件或软件能够得到改进。
硬件而言,折叠屏手机大部分配置都与主流旗舰几乎一模一样,譬如OPPO Find N3采用的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今年3月已经在OPPO Find X6上采用,包括小米、vivo此前推出的折叠屏与直板屏旗舰均采用该处理器。
关键在于折叠屏目前仍然有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包括屏幕折痕、屏幕耐久、铰链耐久等等。就拿屏幕来举例,折叠屏与主流直板智能机的关键区别就是“基板”,其中前者用的是塑料基板,抗摔不防戳,后者用的是玻璃基板,已经基本算是抗摔又防戳。
三星折叠屏手机上清晰可见的折痕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折叠屏看到的东西,在主流旗舰也能看到,看不到的东西,却完全算不上成熟。
但最为致命的是,软件适配的问题导致产品体验难以达到预期。就好像全面屏火起来之后,各大软件都必须迅速更新适配,作为几乎是彻底改变了沿用多年智能机形态的折叠屏手机,从操作系统、软件生态到用户玩法,都迫切需要更新。
尽管各家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都会提到一些预设功能,譬如钱包壁纸、内外屏幕双指纹甚至是AI大模型,但这大部分都是基于厂商自家系统的小修小补,很难算得上是一个专为折叠屏而生的系统。
但仅仅1%左右的市场占有率是难以驱动整个生态为其改变,更多的开发者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统的全面屏上。
这意味着,折叠屏手机很难培养出自己的生态,这种形态的手机注定只能是过渡的产物。
随着华为在今年9月的强势回归,国内手机市场又回到了苹果与华为“双寡头”的局面,在高端市场格局固化的情况下,折叠屏若想改变现状,就只能扩大出货量,卷价格自然就被提上了议程。
来到2023年,摩托罗拉的moto razr 40系列已经把价格打到了起步价3999元。这直接助推了其销量的迅速增长,Tech Insights二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联想-摩托罗拉出货量同比增幅高达2135%,增速全球第一。
小折叠手机正在成为新的潮流
无独有偶,华为早就推出了Pocket系列小折叠手机,起售价来到了5999元的水平。vivo也在今年4月发布了第一台小折叠手机vivo X Flip,起步价也是5999元。根据市场传言,明年预计会有更多品牌加入到这场“价格大战”之中。
毕竟,如果想要赢得更广阔的消费级市场,动辄万元的价格就只会让人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只有出货量上去了,供应链和软件服务商才更有动力去做技术升级、建设生态。
成为吉祥物
从折叠屏高开低走的态势来看,折叠屏是国产安卓阵营攀登高端过程中“刻意建造”的一座里程碑,更多是为拯救消费者对直板屏幕的审美疲劳,并未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
国产安卓阵营在当时面对着是华为留下的巨大市场空白,折叠屏是占领高端市场的捷径,毕竟在视觉呈现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便纷纷快速上马项目。
一时间,折叠屏成为了国产安卓阵营在高端市场上的“标配”,这再次印证了之前业内的一句玩笑:有没有折叠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厂商是否是“主流厂商”的标配。总之,别人有你不能没有,别人都还停留在“1.0时代”,你得提前宣布进入“2.0时代”。
当时的全球手机市场已经陷入增长乏力的阶段,国内市场出现的“瓜分盛宴”,本质上是因为原本的头部公司——华为出现了意外。
随着华为“离场”所留下的空白快速被各大品牌填平,国内手机市场与全球市场同频,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又进入到了增长乏力的红海。折叠屏在此期间内并未实现销量上的突破,最终随着整个手机大盘的沉浮,一同进入到了增长乏力的时期。
当华为强势回归,其高端产品再次以风卷残云之势确立了统治地位后,摆在其他品牌的折叠屏产品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认准高端,继续在数码爱好者和商务人士中扩大高端市场,一条是把价格打下来,让折叠屏手机成为更普及化的产品。
中低端折叠屏手机占比正在上升,来源:IDC
但前者注定只能赚少数人的钱,后者却又与当初切入高端市场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以目前折叠屏的市占率以及增长态势来看,唯有苹果入局才有可能改变小众产品的现状,但市场并不认为可以在短期内实现。10月22日,市场研究机构Stone Partners表示,“我们认为,苹果已经开始认真考虑推出四种类型的可折叠产品,包括翻盖式和可折叠式”,不过最先出现的可能是折叠屏的 iPad,最快可能在2027年发布。
此时,已经“卷无可卷”的国产安卓阵营将目光聚焦在系统层面,小米已经效仿华为的鸿蒙,准备推出全新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来搭乘物联网的快车。
以国内手机市场盲目内卷跟风的现状来看,其他手机厂商不管是否完全自研系统,也会陆续跟进推出新系统。目前出货量较低、生态建设尚不成熟的折叠屏,似乎就要成为某种硬件“吉祥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