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也远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F-Jinjiao)
情人节这天,宁德时代的股价终于在经历了连续数天的下跌后,止跌回升。
回顾过去几天,从虎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始,宁德时代就进入了下跌通道,2月7日跌幅2.22% ,第二天又下跌了6.66%,之后的几天,宁德时代的颓势毫无起色,到2月11日,股价跌破500元,以489.99元收盘。
虎年之后的头一周,宁德时代的超13万股东,平均每户亏损近170万元,以至于有评论在高呼:宁王驾崩了。
春节之后的前5个交易日,宁德时代累计下跌了19.14%,市值蒸发了2392亿,相当于跌去了一个格力电器,或是一个万科A。
直到2月14日收盘时,股价稳定在508元,涨幅3.68%。对宁德时代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暖意。
这一次止跌回升,宁德时代的危机就解除了吗?
慌张的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之所以大跌,外界分析的原因众说纷纭。
传播极广的一个说法,就是宁德时代被美国制裁。
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在2月7日表示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其“未经核实名单”,其中就包括一家名为广州市海目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其为上市公司海目星旗下子公司,而海目星则是宁德时代供应商。因此,有传言将此事和宁德时代联系起来,随后便有消息称宁德时代正在美国向专业机构求助,咨询其被美国制裁的可能性。
没多久,宁德时代发声辟谣。
但是,宁德时代的辟谣并没有换来资本市场的认同。2月10日,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发布的一篇名为《宁德时代还能跌多久?一个定量分析视角》的看空研报火出了圈。在这篇研报中,韦志超提出的一个鲜明的观点是,宁德时代的调整可能并未结束,未来可能仍有20%下跌空间。到了2月11日傍晚,韦志超的这篇研报又从各个研报平台“紧急下架”。
围绕着宁德时代的种种神秘,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
紧接着,又有消息称宁德时代要被剔除出创业板权重指数。这一传言的来源或许是因为宁德时代是创业板第一大市值个股,占据了创业板指数10%左右的权重,其涨跌走势对整个指数影响极大。而宁德时代的连续下跌,甚至拖累了整个创业板。
中国经济网报道,创业板在2月11日下跌近2%,从创业板指贡献度后十股来看,宁德时代对创业板指的贡献点数为-30.48点,占创业板指下跌点数的五成以上。
这边的传言还没散去,2月13日下午,有财经大V网上发文称,“比亚迪获得特斯拉每年20.4万辆电池订单。宁德咋办?”随后,在某股票交流社区,不少投资者转载引用了上述传闻,并引发诸多讨论。随着传言发酵,出现了“宁德时代和特斯拉谈崩了”的消息。
直到2月13日,宁德时代发布声明称已经报案。
同一天,特斯拉发声为其站台:和特斯拉谈崩,确实不属实。
由此,宁德时代的股价也一改颓势,应声而起。当传言成为谣言,宁德时代的投资者理应欢喜,但宁德时代的下跌,真有这么简单吗?
电池帝国里,宁王想要绝对权威
宁德时代股价下跌的背后,其利润实际上正在上涨。
根据宁德时代在1月28日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其2021年归母净利润140-165亿元,同比增长150.75%-195.52%,远超市场预期。
自从2018年上市以来,宁德时代的净利润还未曾到过如此之高。
而随着电动汽车浪潮的到来,作为电动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则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崛起。宁德时代则是其中的首屈一指的“王者”。
根据SNE发布的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显示,宁德时代排名第一,全球装机量达到96.7GWh,市场占有率为32.6%,位列全球第一,已经是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上遂有了“宁王”之称。
市占率一路上升,股价也节节高涨。从2018年6月上市,宁德时代股价就一路走高,从25.14元/股的发行价,一度涨到2021年12月的最高692元/股,最高涨幅超过26倍。
但势头高涨的“宁王”,也并非稳坐钓鱼台。
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占山为王之时,车企也在担忧自己会被宁德时代所困。
2021年中,媒体争相报道,小鹏汽车创始人从广州去了宁德时代总部,在总部大楼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吵了一架,据称吵到激烈的时候,曾毓群直接从会议室退场了,平复了十几分钟才回去继续聊。
虽然此事随后被否认,但难以否认的是,何小鹏有打算引入新的主力电池供应商——在此之前,宁德时代是小鹏汽车的绝对主力供应商。
根据东吴证券数据,宁德时代的电池占小鹏汽车电池供应的80.6%,而在天风证券的数据中,宁德时代在小鹏汽车电池供应中占比83.01%。
而小鹏汽车则打算在宁德时代之外,引入中航锂电成为新供应商。
小鹏汽车有此打算,或许是出于对宁德时代掌控自身电池供应的担忧。毕竟,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甚至比车企自身还高。
新能源车主们不知道的是,厂商为了获得宁德时代的电池,甚至需要提前支付巨额的预付款。
去年4月,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在一次公开场合向曾毓群提问,问他这么多车企都要电池,但宁德时代一年的生产量几乎固定了,那该怎么分配这些电池?
曾毓群给的答案是:没有钱的承诺是不认真的。
在这一想法之下,宁德时代用两种方式分配电池:
一是中长期的“买产线或者包产线”,即车企直接拿真金白银包下生产线;
二是“锁量”,即如果车企的需求量在上下15%之间浮动,双方都能接受,但是如果需求量低于约定幅度,那么就要花钱把不足的量补上。
无论是哪个方式,车企都必须拿出一大笔钱。
尤其是在买生产线的时候,车企需要预计自身未来几年的电池需求,并且向宁德时代支付保证金。车企只有按照协议完成了预定的采购量,这笔钱才会逐渐返还。而这笔钱仅仅是押金的性质,既不是预付款,也不是定金,无法充当够买电池的货款。
换句话说,车企想要购买宁德时代的电池,首先就要做好将一大笔钱变成无法使用的沉淀资金的准备。
这种做法对车企来说,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无奈同意。但这并不代表车企会愿意长久忍受被宁德时代钳制的格局。
帝国在松动
2021年12月,2022年1月,小鹏汽车进行了两次调价,在1月份的调价之后,小鹏汽车的价格上涨了4800元/辆。
涨价的因素之一,就是上游动力电池价格飙升。
国内新能源车企所使用的电池大多为锂电池,而锂电池作为一个大类,则包括六氟磷酸锂、碳酸锂、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各种类型。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各类电池都在涨。
截止到2022年2月14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414000元/吨,同比上涨了541.86%。
三元材料523型价格在290000元/吨,同期对比涨幅在90.16%;
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在141000元/吨,同期对比涨幅在231.76%;
锰酸锂动力型价格在114000元/吨,同期对比涨幅在221.13%;
钴酸锂价格在510000元/吨,同期对比涨幅在64.52%。
碳酸锂价格上涨的源头,则是来自产业链下游的动力电池需求量。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到186.0GWh,同比增长182.3%,累计装车量则同比上升了142.8%。
庞大的需求量传导到产业链的上下游,导致电池、整车价格,都在上涨。而价格的变动,对于车企而言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
今年1月11日,小鹏全系车型都在涨价,其中旗舰轿车P7全系上涨4300-5900元不等,最新补贴后售价为22.42-40.99万元;全新P5全系上涨4800-5400元不等,最新补贴后售价为16.27-22.93万元。
涨价的结果,就是小鹏汽车迎来了股价下跌。当天,港股市场上,小鹏汽车股价一路走低,收跌4.46%,盘中一度跌超5%,而前一晚的美股市场上,小鹏汽车更是一度跌超10%。
但小鹏汽车2021年计划交付25万辆,并向30万辆冲刺,这比2021年的9.8万辆交付数量增长了几乎3倍。
要保证交付,首先就必须保证电池。如果宁德时代不可控,那车企必然会寻找另一个替代品。
比如小鹏汽车在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就曾表示,宁德时代价格涨幅太大,为应对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未来会逐渐将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替换为中航锂电的电池,同时也会继续使用亿纬锂能的铁锂电池,主要在低配车型中应用。
在小鹏之前,中航锂电已经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广汽新能源车的第一供应商,其自2020年5月开始就没有用过宁德时代的电池。
吉利与欣旺达、孚能等电池公司合资,共同生产电池。从长城剥离的蜂巢能源去年获得200亿元融资。比亚迪则一直自研电池,自建工厂。
宁王环顾四周,群雄四起,每一家都在等待着一个机会,从宁德时代的口中抢下更多的市场份额。宁王的跌落,或许,还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