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顾雏军申请的国家赔偿案做出决定,赔偿顾雏军人身自由赔偿金28.7万余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4.3万元,返还罚金8万元及利息。
面对合计十几年,索回了只有区区43万元的赔偿金,1月8日,顾雏军在他的个人微博及朋友圈上发出感慨: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
此前,顾雏军向法院请求赔偿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金高达1.2亿元。另外,还提出返还“被转让”的多家公司股权及8000亩土地等十几项赔偿要求。
如今,顾雏军虽然讨回了43万元的国家赔偿,但曾经辉煌的科龙电器,却在这10多年间销声匿迹。
顺德的容声
科龙电器的前身名为,珠江电冰箱厂,1984年诞生于广东顺德。
那一年,在顺德的容桂镇,镇工交办公室副主任潘宁,用锤子、螺丝刀一锤一锤敲出中国第一台双开门冰箱。随后容桂镇出资9万元,成立了一家乡镇集体企业,这便是珠江电冰箱厂,潘宁出任厂长,并给这台冰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容声。
1989年,珠江电冰箱厂的规模和装备已经不逊色于国有企业了,这家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8000万,进口设备占45%,整个生产线长达6km,全是由欧美、日本最好的设备配套组成,很多大中型的国有企业都没有这样的好条件。
到了1991年,容声冰箱年销量已经达到了48万台,位居全国第一。一时之间形成了北海尔、南容声的双雄局面。并且一直到2000年之前,容声冰箱的销量始终排在海尔前面。
1992年,领导南巡的时候,专程到容声冰箱考察,不敢相信地连问三遍,这是乡镇企业吗?临走时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容声能发展的这么迅速,和顺德当地的政府支持是分不开的。有这么一个细节,当时90年代潘宁想要扩建厂区,但容桂镇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征用了,于是镇领导摊开地图,指着其中一座镇旁的小山说道:“炸了它,给你建车间。”
这样的支持力度,让容声越发的声名鹊起,但同时也为后面的出售埋下了伏笔...
“被辞职”的潘宁
在卖给顾雏军之前,珠江电冰箱厂的管理层就是容桂镇的领导班子,潘宁及整个管理团队不占任何股份。
但毕竟容声是潘宁带团队做起来的,关于公司的控制和分配早晚会出现问题。当时其中最大的一个矛盾就是,随着容声名声大噪,镇子里还有其他乡镇企业,冒用容声电冰箱的牌子,生产假冒产品。
对于镇政府来说,用了就用了呗,反正都是自家企业。但潘宁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败坏容声的品牌形象。
这导致了双方的裂痕越来越多,到了1994年,潘宁干了一件事,把企业改名为科龙集团,并宣布创造科龙电器这个品牌,进军空调行业,推动企业上市。
潘宁想的很好,可以利用上市,让公司的产权变得明晰,这样品牌就只属于公司,不再属于镇政府。同时上市后,镇政府只是科龙的其中一个股东,自己也能慢慢让公司摆脱政府的控制。
1996年,科龙电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12亿,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1997年,科龙实现营业收入34亿,利润6.6亿,成为中国制冷行业的希望之星。
但好运没能坚持太久,1998年,科龙集团突然发布公告,宣布潘宁辞去公司总裁职务、董事长职务,所有职务交给他的副手。
这一下给潘宁整懵了,自己莫名其妙就“被辞职”了,整个人悲愤到极点,一气之下直接移民加拿大,至此江湖上再无潘宁这号人物。
顾雏军入场
潘宁走后,科龙也没少折腾,两年内连续换了两任领导。
第一任是潘宁原先的副手,一上任就把潘宁原先的发展思路全盘否定,然后大幅削减预算,但由于新策略一直无法落地,于是管理层决定继续换人。
2000年,容桂镇镇长徐铁峰,亲自接管了科龙集团总裁的位置,然后开始大打价格战,再削减预算和价格战的双重buff下,毫无意外科龙电器出现了质量问题,召回产品逾万台,直接导致当年科龙亏损了6.78亿元。
而另一层面,潘宁走了之后,容声集团与科龙电器之间复杂的债务关联也浮出水面,根据2002年的科龙电器公告显示:容声集团对科龙电器欠款高达12.60亿元。
而顾雏军看准时机,帮助容声集团提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由顾雏军的顺德格林柯尔替容声集团偿债3.48亿元,以此作为入股价款;余下9.12亿元债务,则由容声集团将所持“科龙”、“容声”等商标、容桂镇一块39.9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科龙电器作冲抵。
于是2001年10月31号,各大财经媒体发了一条震惊世人的消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格林柯尔,成了制冷家电龙头企业科龙的第一大股东。顾雏军成功的将曾经亚洲第一的家电企业,收入囊中。
刚进入的时候,顾雏军其实还是想搞好科龙的,他不但在内部抓贪污受贿,要求采购完全透明,大降管理费用,连副总裁坐的奔驰也砍了,让企业一下减负不少。并且,让科龙的低端品牌走价格战路线,高端品牌则继续坚持高端,高低搭配,很有如今华为和荣耀的关系。
经顾雏军这么一搞,科龙电器2003年披露中报,宣布盈利1.12亿元,一下子扭转了局面。
可要知道的是,顾雏军并不是一个想踏踏实实搞事业的企业家,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当中国的电器大王。
格林柯尔系的崛起与毁灭
在收购了科龙,壮大了自己的格林柯尔之后,顾雏军马上开始了自己的资本腾挪术。
2002年5月,顾雏军宣布在南昌投资3.6亿美金,要建造2500亩的格林柯尔科技工业园。但他实际在南昌也就投资了1个亿,然后还忽悠当地政府帮他协调贷款,顾雏军利用这个所谓的工业园项目,总共从江西的两家银行贷走了4个亿的款,这才是真正的“你一个菜没点,我再搭一个呗”。
之后顾雏军更是肆无忌惮,同年先是宣布3亿收购吉林一家电冰箱厂,而后又以1000万接手上海两条冰箱生产线。
2003年5月顾雏军又宣布,以4.18亿元控股上市公司亚星客车,并且在扬州征地1095亩,要建造一个投资4亿美金、年产电冰箱360万台的科龙基地。
6月份,顾雏军又出现在安徽合肥,宣布以2.09亿受让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成为最大的单一股东。这时候,顾雏军手里握着中国电冰箱行业四大家族的两家,年产800万台电冰箱,在全球排第二位。
这年秋天,顾雏军又跑到湖北十堰,洽谈收购上市公司襄阳轴承,这样顾雏军旗下就拥有了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四家国内上市公司,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格林柯尔系资本。这一年的12月份,攻城掠地的顾雏军当选了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走上人生巅峰。
但人呐,一旦走上人生巅峰,很快就要走下坡路,顾雏军也不例外。
2004年,郎顾之争爆发,郎咸平用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成功将顾雏军送上绝路。
2005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顾雏军被送进监狱,并开始大甩卖,庞大的格林柯尔系灰飞烟灭。这其中,四川长虹收走了美菱电器,东南汽车收走了亚星客车,而青岛海信则以6.8亿元,成功成为了科龙电器的新主人。
原本顺德可能会有三家世界500强
如今,虽然你还能在京东上买到科龙空调,但科龙的名声却早已如烟。
从1998年,潘宁辞职的那个冬天算起,7年时间乾坤颠倒,科龙从中国内地效益最好、最具现代气息的家电公司,沦为一个亏损累累,官司缠身的烂公司,最后被其他公司收购,以名不见经传的子名牌悄悄活着,这难免让人感到唏嘘。
对于顾雏军来说,科龙不过只是其手中的资本筹码,掌控科龙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做实业,而是为了能够帮助自己的格林柯尔系越做越大。
如果当初的顺德,看清了顾雏军的真相,不知道还会不会将科龙卖给他。倘若没卖,如今的顺德,不仅仅会只有碧桂园和美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或许还会出现科龙的身影。
但历史没有如果,科龙也不会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