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中等收入以上家庭才买五菱Air ev。这个车在当地卖得不便宜。”孙铭(化名)是一名在印尼开拓市场的外贸人,她这样告诉时代财经。
“自2022年8月五菱Air ev在印尼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8600台,在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80%。”5月19日,上汽通用五菱告诉时代财经。
无独有偶,包括上汽、长城、比亚迪等品牌也在东南亚市场火力全开。其中,上汽正大新能源产业园区今年4月在泰国举行奠基开工仪式,长城汽车5月在马来西亚市场推出三款新能源汽车车型。
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日前会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消息引发关注。对此,比亚迪方面向时代财经表示,“关于比亚迪在越南的投资建厂,我们会充分考虑,进而作进一步决策。”
近年来,凭借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先发优势,中国车企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频频落子,推出的不少车型也备受当地人追捧。
印尼买五菱车要交奢侈品税
“印尼很多中国五菱电动车!”一名旅行博主告诉时代财经。在政策推动下,电动车在印尼的人气逐渐上升。
上汽通用五菱方面告诉时代财经:“我们在印尼建立的完全自主的生产基地已正式投产多年,2022年印尼分公司累计销售30037台车。于印尼上市的五菱Air ev,累计销量突破8600台,在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80%。”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Air ev首发售价超2亿印尼卢比,这一价格在当地属于奢侈品,需要缴纳奢侈品销售税。“它的定价符合产品本身的设计理念及丰富科技配置。”上汽通用五菱在谈到定价时如是说。
“印尼作为世界第四大人口国,经济活力强,市场广阔,用户需求大,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并且印尼汽车拥有量比较低,汽车产业也作为印尼政府五个优先发展的制造业行业之一,拥有政策优势。我们期待印尼未来能发挥上汽通用五菱面向东南亚汽车出口的桥头堡作用。”上汽通用五菱告诉时代财经。
事实上,除了印尼,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市场,中国电动车企也在不断发力。
据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平台披露,4月,比亚迪ATTO 3 在新加坡市场获得纯电销冠。其并透露,新加坡政府通过高额的拥车证费用来控制新车增量,ATTO 3在(缴纳)税费和拥车证费用之后,最低价格也要近90万元人民币。
另据比亚迪官方微信公众号5月15日发布的消息称,目前,比亚迪在新加坡的热销车型为BYD ATTO 3,其中100kW版本的售价为183888新币(含拥车证),折合人民币约95.6万元,150kW版本的售价为202888新币(含拥车证),折合人民币约105.4万元。
在马来西亚市场,今年5月,长城汽车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新能源汽车车型。早在去年12月,长城汽车马来西亚首家城市展厅落户雪兰莪州,并开启了首批欧拉好猫的交付。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以来,东南亚和印度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汽车工业水平相对较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上汽通用五菱向时代财经表示。
根据东盟汽车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3月,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6个国家的汽车销量约86万辆,同比增长4.3%。
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汽车市场,印尼3月汽车销量达10.1万辆,同比增长2.6%,连续10个月呈增长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印尼政府近日出台新一批汽车购置激励措施。其宣布,自今年4月至12月,将新能源汽车采购增值税从11%降至1%。
在马来西亚市场,马来西亚今年1月宣布,计划在预算中延长新能源汽车税收减免期限。此前,马来西亚已全面免除100%电动汽车进口税和消费税、电动汽车整车进口(CBU)免道路税。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印尼等国为吸引投资而采取的补贴及减免关税政策为包括独立汽车设计商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备领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尽管中国车企在东南亚收获新的市场机遇,但其开拓也面临重重挑战。
“在海外市场竞争中,我们也面临着风俗与宗教、文化冲突,以及和先一步占领市场的欧美车企或者日系车企的竞争等问题。在海外开拓初期我们确实遭遇了很多困难。”上汽通用五菱表示。
以印尼市场为例,尽管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建立的完全自主的生产基地已正式投产多年,但对手也开始“兵临城下”。
韩国车企现代在印尼本土化生产的IONIQ 5电动SUV车型成为五菱Air ev的有力竞争者。根据盖世汽车报道,现代IONIQ 5和五菱Air EV已经成为了印尼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电动车型。现代还计划在印度尼西亚推出更多的纯电动车型,以占领不断增长的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国车企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与此同时,完善充电桩等配套措施、完善销售网络、提升服务网络亦是中国车企出口东南亚需要解决的问题。孙铭告诉时代财经:“印尼油价比较便宜,到处都有加油站,反而充电桩还不发达。买电动车要家里有院子才能方便自己充电。”
目前来看,尽管东南亚新能源市场广阔,但哪些车企能脱颖而出并笑到最后,还要经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