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蓝财经深度研究组 婷婷
日前,正处于科创板IPO关键期的聚和股份,被同行帝科股份(300842.SZ)拟收购公司江苏索特就侵害其发明专利权要求赔偿1.98亿元。
然而,聚和股份近三年的合计净利润仅2亿元,江苏索特请求法院判令停止制造和销售的系列产品,正是聚和股份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聚和股份一旦败诉,不但近三年都白干,而且收入也恐将锐减九成以上。
更有意思的是,聚和股份还可能在竞争对手那边买下了一名“卧底”。招股书显示,2015年6月,聚和股份曾主动向一位尚在三星SDI任职的高管——冈本珍范赠予股份。要知道,当时我国光伏行业的银浆基本由三星SDI和另外三家公司控制,聚和股份还是这个行业的新秀。
但没想到,2017年12月,冈本珍范竟然放弃了三星,跑到在国内名气都不算大的聚和股份担任首席技术官,并且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坐上了公司董事的位置。
冈本珍范的到来,让聚和股份如有神助般地越走越顺,其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开始突飞猛进,并在2020年成为行业龙头,同年,聚和股份还从三星SDI、无锡三星手中购买了专利,外购专利占比接近90%。
当所有线索交织,不由得让人好奇那些躲藏在聚和股份、三星SDI及冈本珍范三者背后的秘密。聚和股份,还能顺利上市吗?
1
靠送股份引来三星高管?
外购三星专利占比接近九成
江苏索特是帝科股份拟收购标的公司,而帝科股份刚刚于2020年6月登陆创业板,跟聚和股份是同行。
按理说,一家龙头企业应该被同行业视作学习的标杆,但帝科股份在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却对聚和股份只字未提。
那么,聚和股份被称为“光伏银浆龙头”的说法从何而来?这源自一份报告。
招股书显示,根据《2020-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2020年度,聚和股份正面银浆产品市场占有率为23.43%,排名国产厂商第一位、全行业第二位。目前,国内银浆销售数量排在前三的厂商分别是聚和股份、帝科股份、苏州晶银。
从这些数据看,聚和股份确实有资格称为龙头,但如果翻看业内更早的销售数据,你便会发现,2018年聚和股份正面银浆的销售量不过是帝科股份、苏州晶银两家的四分之一,实现反超的2020年,恰好是聚和股份外购大量三星专利的那一年。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聚和股份累计拥有152项专利,其中近九成专利大都是在2020年末刚刚受让自三星SDI、无锡三星,数量为135项。
作为一家成立不过6年的公司,聚和股份为啥就能从三星手中获得专利呢?难道说,是因为钱?当然不是,真正让聚和股份拿下专利的终极武器,可能是因为一层关系。
聚和股份的实控人名叫刘海东。2002年8月,刘海东进入韩国第一毛织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干起了销售。四年后2006年,刘海东跳到三星恺美科材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卖元器件浆料和铜浆。
一直到2010年,刘海东开始卖光伏银浆,这一卖就是5年。在这段经历中,刘海东渐渐积累起行业人脉。
2015年,刘海东创建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即聚和股份。同年6月,刘海东与其他几名投资人拟从事光伏银浆相关业务,可当时的背景是,我国光伏行业的银浆基本由三星SDI、贺利氏、杜邦和硕禾控制,四家占据银浆市场约90%的份额。
如何找到突破口,刘海东想到了用赠送股份吸引人才加盟的办法,这里面的人才,就包括尚在三星SDI任职的冈本珍范。2017年12月,冈本珍范直接跑到聚和股份做起了首席技术官,并且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成为了公司董事。如今回过头来看,冈本珍范职务上升之快,可能跟他到来以后,公司越来越顺有关吧。
如此精彩的情节,发审委也留意到了,并要求公司说明冈本珍范在公司的研发成果,是否与三星SDI、天合光能存在知识产权及试用纠纷或潜在争议。
公司肯定回应“不存在...”
2
若败诉,近三年净利润没了
收入也恐将锐减九成以上
作为一家自产专利很少的公司,要想冲击科创板,本身就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然而,就在IPO的关键阶段,一起侵害发明专利权的诉讼,或许更让聚和股份的上市之路,显得渺茫。
9月21日晚间,帝科股份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标的公司涉及诉讼事项的公告》,据公告显示,9月17日,帝科股份拟收购标的公司江苏索特就聚和股份侵害其发明专利权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获立案受理,要求聚和股份赔偿1.98亿元。
江苏索特请求判令聚和股份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犯原告发明专利的单晶硅正银系列产品,并赔偿经济损失合计1.98亿元。
1.98亿元,对聚和股份来说,相当于2018至2020年的合计净利润(2亿元)。
更致命的是,单晶硅正银系列产品正是聚和股份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年至2020年,聚和股份单晶正银产品收入分别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32.31%、71.97%、92.64%。
上面两点意味着,聚和股份一旦在官司中败诉,不但把近三年来的净利润都搭进去了,而且收入恐怕将锐减九成以上。
3
客户与供应商高度集中
现金流紧张,上市或为补血
主要客户对聚和股份经营业绩影响较大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聚和股份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52%、66.55%、64.81%。
而在2020年聚和股份营收25.03亿元中,有9.33亿元是通过通威太阳能的销售中获得的,占比达37.27%。倘若两者合作出现问题,聚和股份营业收入可能将产生较大变动。
同时,聚和股份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银粉,采购金额占比超过97%,而日本供应商DOWA又占聚和股份银粉采购金额的九成,采购渠道相对单一,这说明公司在上游处境中颇为尴尬。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聚和股份的银粉采购价格分别为3885.74元/KG、4837.41元/KG,同比增速分别为8.67%、24.49%。
在面对上游成本上升的同时,聚和股份对于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似乎并不同步。
2019年、2020年,聚和股份正面银浆销售价格分别为4257.94元/KG、4996.26元/KG,同比增幅分别为6.89%、17.34%,均低于银粉采购价格的涨幅。
而且在2018-2020年,聚和股份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一直呈流出状态(合计达-10.77亿元),以至于本次上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募资补血。
但在现金流紧张、净利润偏低的背景下,聚和股份还在IPO之前现金分红2000万元。
分红后,聚和股份的账面只剩下2999万元货币资金和1100万元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