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的答复函,成了阿里云泄漏用户信息的实锤。
近日,网络中流传着一份浙江省通信管理局7月5日对投诉人的答复函,核实称此前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用户留存在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公司。
8月23日,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份编号为【2021】483号的答复函属实。
面对这一网传消息,阿里云回应称:根据自查,该投诉事件应为2019年双11前后,阿里云一名电销员工违反公司纪律,利用工作便利私下获取客户联系方式,并透露给分销商员工,从而引发客户投诉。
阿里云还表示:公司严禁员工向第三方泄露用户注册信息,已根据公司制度对该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并遵照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要求积极整改,对人员管理层面上的不足进行强化改进。感谢大家的监督批评。
然而,事件发生虽然已过去近两年,但其背后的影响意义深远。
公有云计算业务,就像是信息服务的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样,原本可以通过网络按需分配,让企业不再担心安全、扩容和速度慢的问题。据IDC市场调研报告,阿里云以超过28%的市场份额,力压传统数据库厂商,行业排名领先。其中,在云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上,阿里云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份额超过第2至7位的总和。
阿里云能够行业排名靠前,得益于领先的云数据库技术以及面向行业需求布局的数据库产品矩阵和解决方案。作为中国排名第一梯队的云厂商,除了智能化的企业级云数据服务RDS之外,阿里云自研了面向不同核心应用场景的云数据库产品,形成了以PolarDB、AnalyticDB、Lindorm为核心的面向在线交易处理、分析与多模、HTAP、物联网等不同场景的云数据库产品矩阵。
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自己搭建服务器的性价比要远低于使用类似于阿里云一样的公共云服务。在经过数年的市场培养后,企业对公有云服务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其中的头部企业,阿里云也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
实际上,在由自己搭建服务器向公有云服务转变的过程中,除了成本和可适用性,最为企业所关心的一个因素便是数据安全,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一旦选择某家的云服务,实际意味着将自己的数据拱手交出,对供应商的数据保护投上了信任票。建立这种信心,除了需要品牌背书外,更是需要行业付出时间培养用户观念。
目前,阿里云的数据库产品正广泛应用在集团各业务之中,支撑数亿用户使用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交易与分析等服务。在经历双十一等独特场景淬炼之后,阿里云数据库积极对外开放、拓展企业级市场,广泛服务互联网、金融、政务、电信、交通与能源等领域的头部机构,其中包括国税总局、中国邮政、中国人寿、中国南方航空、友邦保险等,可以客户涉及面之广泛。
而如今,随着泄露事件的曝光,数据泄露发生在拥有如此庞大且关键用户数据的阿里云身上,也不禁让人心生担忧。或许可以让人以为,交给阿里云的数据,并非绝对安全。而如果因为这种不安全感,让客户因此对云失去信任,不仅对于阿里云将会是灾难,对于国内的云计算产业更是一记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