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成交量连续破万亿,多只个股股价波动剧烈的矛头都在指向高频量化。晶澳科技“无故”暴跌后,又有基金经理微博发文直指高频量化在作祟。然而,这些锅,当真应由高频量化来背吗?
11月24日,光伏大白马晶澳科技延续前一日跌势,几乎开盘即跌,收盘报跌4.69%,收盘价为89.6元/股。而在23日,晶澳科技股价已然失守百元大关,收盘暴跌7.56%。市值一度赶超1600亿的晶澳科技,短短两日总市值跌去百余亿。
就在23日晚间,南华基金副总经理王明德对此微博发文称,光伏板块走势平稳,公司基本面并无任何利空的情形下盘中差点跌停,这是典型的高频量化资金割韭菜的案例。同时,王明德直言高频量化不除,市场再无宁日,股灾殷鉴不远。而颇有意思的是,晶澳科技并未止跌,但这篇“炮轰”微博已被删除。
在分化行情持续演绎的2021年,有研报估算量化私募或至万亿规模,这一规模在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占比约20%,俨然具备一定份量。而在量化基金一边享受快速发展的美好光景,一边又承受来自市场的诸多指摘,以至迎来了强监管政策。
高频交易向来偏好交投活跃的热门股或大盘股,晶澳科技此番“无故”暴跌,高频量化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这“锅”,高频量化背吗?
在无明显利空因素下,年内股价翻番的大牛股晶澳科技接连暴跌,真的是高频量化在“作祟”吗?
年中以来,A股两市成交额连续49个交易日破万亿元。最大的争议就是,量化交易和高频量化在背后充当的角色。而当交易量出现萎缩之时,市场又将矛头指向量化交易。
另外,9月以来,A股部分个股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波动,多只个股出现前一日涨停,而后一日跌停或是触及跌停的情况。多数观点,将个股股价的大幅波动归咎于高频量化交易。
截至目前,量化交易和高频量化频频被市场指摘,成为需要套上枷锁的“猛兽”。引起的巨大争议的同时,量化交易的监管也在趋严。
事实上,具有低隔夜持仓、高报撤单频率、高换手率等特点的高频交易确实存在一定弊端。
首先,过度高频交易将会扰乱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也有违市场的公平原则。与此同时,中小投资者受制于资金、交易通道等多方面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实施高频交易。
其次,高频量化交易的本质属于超短线范畴。而这与主流价值投资宣扬“理性”“长期”的主旋律不符,且容易引发市场波动,放大市场的投资风险。
但不容忽视的是,量化投资在优化市场效率、避免市场出现极端情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定程度上,中低频量化交易可发现市场价值,而相对高频的量化交易则通过发现市场信息或情绪的套利机会,一定程度上纠正短期偏差。
目前,市场对量化交易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容易引发交易趋同、造成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集中将矛头指向了高频交易。
中金公司的相关研报指出,在机构化趋势下,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量化私募都容易产生策略层面的趋同现象。当前,量化私募在策略层面并未表现出极端的同质化现象,并且公募基金的策略同质化程度仍高于量化私募。
从海外已有学术研究来看,量化高频交易对市场波动率影响的结论观点尚未统一。而值得探究的是,究竟是量化高频交易影响了市场波动率,还是较高的市场波动率吸引来了更多的量化高频交易。
中金研报指出,私募量化成交占比与小盘股的波动率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私募量化对其主要优势赛道内的股票(小盘股)有一定的交易层面的影响,但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从现有学术研究成果看,除买卖价差之外,量化高频交易对包括交易佣金、执行差额、系统性风险、提前交易、监督成本等在内的其他衡量交易成本的多个指标的影响,整体没有方向性定论。
研报也提及,对于高频量化交易的市场波动率、剔除虚假流动性后的流动性、买卖价差之外的交易成本的相关结论上存在争议。而从海外已有研究结果看,量化高频交易对市场较为明确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5点。
高频量化交易可以显著降低买卖价差维度的交易成本,具有提高资产定价效率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提升大盘和短期动量风格的表现。
高频量化整体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但提供的流动性中包含了众多的虚假流动性。
相对低频交易,量化高频交易长期具有超额收益,但超额收益呈逐渐下降趋势。
股票层面的高频交易,主要是指产品换手率相对较高。
而即使按照整体20-30%的换手率估算,目前国内量化投资每日交易量也就是2000亿左右,成交占比不超过30%,相比美国等成熟市场的70-80%,仍处在较低水平。
量化高频交易若不能覆盖交易成本,那么交易频率自然也会下降。
根据成熟市场发展经验,随着资产管理发展的需要,量化交易与主观交易会形成一种融合的趋势。此外,规模越大的股票量化私募,越是注重不同交易频率的融合(特别是拓展中低频因子),也更强调避免在交易中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事实上,在国内监管趋严下,量化交易造成市场波动加大的可能性并不高。
晶澳科技暴跌,基金经理怒指高频量化“作祟”
身处2021高景气赛道的光伏大牛股晶澳科技不负众望,截至11月23日暴跌前,年内累计涨幅150.63%。
值得一提的是,晶澳科技在22日创下上市以来历史最高股价103元/股。而遗憾的是,晶澳科技的百元股价仅守了2日。
到了23日,晶澳科技开启暴跌模式,盘中一度逼近跌停。百元股价和1500亿市值,统统失守。
这一日,虽说晶澳科技股价大跌,盘后龙虎榜数据却显示机构资金依然在积极买入。买入前五席位上,4家机构合计净买入近2.3亿元。卖出前五的席位则以游资为主,仅有一家机构净卖出4001万元。另外,深股通买入1.42亿元并卖出近1.6亿元。
当日晚间,王德明便在微博“炮轰”高频量化,指出几个高频量化盘据的营业部外加套着深股通马甲的高频量化资金凌厉收割,里面的长期资金只能跺脚骂娘了,如此走势已不是第一次上演。公开将晶澳科技暴跌甚至股灾发生归咎于高频量化,并表明量化不“除”的极大危害。
王德明如此义愤填膺,莫非是被割了韭菜?
公开资料显示,王明德2017年4月加入南华基金,现任该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此前,先后任职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和泓德基金总经理助理兼投研总监。
据天天基金网,南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94.04亿元。王明德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8.58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13.45%。目前,王明德在管基金共计4只。其中,“南华丰淳混合A/C”为偏股型混合基金,另外2只为长债债券基金。
而梳理王德明执掌的2只混合基金的历史持仓,并未发现晶澳科技的身影,却重仓了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新能源个股。
11月24日,晶澳科技延续暴跌势头,但王德明的这篇微博却已删除,有些许耐人寻味。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9日晶澳科技将迎来1.2亿股解禁,占总股本比例为7.5%,解禁市值超百亿元,涉及股东为宁晋县其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博源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通常而言,对于大比例解禁,市场大概率会预期股价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