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无忌
在曼哈顿第53街,充满着现代解构主义风格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坐落在这里,近百年来它如同一个容器收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
梵高的《星月夜》、莫奈的《睡莲》,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看上去并不像艺术品的“艺术品”被收纳进这里——它是被称为办公椅界“爱马仕”的赫曼米勒人体工学椅。
这款价格上万的“艺术品”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饱受极客们的拥趸。据说,马云的办公室里有四把这样的椅子,罗永浩也曾给自己公司的员工每人配了一把赫曼米勒。让无数宅男记忆尤深的那个IG夺冠夜里,冠军坐的也是赫曼米勒和罗技联合打造的电竞椅......
当下,在居家办公与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包括人体工学椅在内的办公椅迎来了热潮。作为办公椅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2020年由中国打工人们贡献的办公椅消费占比已位列全球第二。甚至打开社交媒体,年轻人们衡量公司福利的关键因子也有一条:
“你们公司有人体工学椅吗?”
办公椅也有“鄙视链”
理解人体工学椅的火热首先需要回到“办公椅”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原点。
中国人造椅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晋时期,进入现代以来,凭借着世界工厂的制造实力,江浙一带成为了著名的椅子生产重镇。以被称为“椅乡”的安吉县为例,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一种说法是:
“中国每生产三把椅子,就有一把来自安吉;每出口两把椅子,也有一把来自安吉”。
遗憾的是,在安吉默默埋头生产椅子近半个世纪里,作为家居庞大品类的一员,椅子并未获得太多的关注。直到居家办公与远程办公催熟了办公椅的火热。
据观研报告网数据,2020年我国对办公椅的需求量约为2.3亿个,市场规模约为265亿元,到了2026年,办公椅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76亿元。
直至今日,一把好椅子已成了职场人在家打造办公环境的标配,而在办公椅的“鄙视链”中,位于顶端的无疑就是人体工学椅。
所谓“人体工学椅”的定义来自于美国现代家具赫曼米勒,其实就是围绕“就坐”等科学研究,通过材料、制造和技术方面的创新让消费者坐得更舒服。
回到大洋彼岸外的中国。人体工学椅市场存在诸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看不懂的首先在价格。 财经无忌检索各大电商平台发现,“人体工学椅”似乎天然与高端绑定,一台普普通通的“入门级”人体工学椅起步价就在千元以上。
但抛开入门级不谈,市面上的人体工学椅价格从几百到上万各个价位都有,市场参与者除了国外品牌赫曼米勒、日本okamura外,还包括了西昊、永艺等老牌办公椅厂商以及网易严选等自有品牌。
尽管价格区间混乱,但在知乎、小红书等各路推荐里,“不要买千元以下的人体工学椅”似乎成了共识。一位知乎博主这样的写道:“2000块钱以下的人体工学椅可能只是外观设计成了人体工学椅的样子,跟坐普通的椅子没啥区别。”
而在部分极端网友的眼里:
“3000以下无人体工学椅”似乎也是一种常态。
在混乱的价格外,更看不懂的其实是价格区间之间的功能差异性。 想要购买人体工学椅的消费者可能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于,你的需求或许只是让腰部更放松一点,但你可能需要为此改变自己的选择——从买一个不到一千的永艺到花上一两万购买赫曼米勒。
这与购买电子硬件的消费体验不同,从低端山寨机到八千块的安卓旗舰,带给人们的体验是看得见的各种性能提升,但人体工学椅的价格区间则显得有些艰深:从一千到一万元,后者似乎只是让你更舒服了一些。
为了这种颇为玄学的“舒服”,品牌商家给出的标准各式各样:例如腰枕、坐高、靠背、坐垫、扶手的“可调节性”还有坐垫材料的材质。
围绕上述升级,形成了两派观点。有一类人是人体工学椅的信仰教徒,他们坚决不相信“人体工学椅是智商税”,一位网友甚至讲述了自己寻遍全中国从一位厦门经销商里抢到一张赫曼米勒的故事,整个脚本充满了浓浓的段子味:
“坐了三个月,每天除了办公椅就是这把椅子,坐的越多感觉腰酸背疼,只能找推拿去,最好的椅子,你一个姿势一天坐下去,腰也吃不消。”
另一类人则是对人体工学椅充满质疑 ,一位曾经购入人体工学椅的消费者对财经无忌坦言:“这就是个智商税,坐久了该疼还是疼。”
椅子护腰,价格伤肾
人体工程学椅为什么这么贵?
拆解具体成本来看, 一把椅子的流通轨迹里,门店、运输、仓储的费用,往往波动不大。
换句话说,人体工学椅并不是贵在供应链环节,而是贵在“人体工学”背后的设计、材质和营销推广费用上。
买一把价格两万的人体工学椅,和买一把两百的电脑椅相比,百倍的差价,都是源自于此。
这之中,据业内人士透露, 三者的成本排序依次是材质>营销>设计。
然而具体到价格端,上述因素对于价格的影响则完全相反,品牌和设计故事对于椅子价格的改变,远远超乎想象。
以椅脚这一部件为例,作为直接关乎椅子稳定性和牢固性的“大件”,椅脚的材质,基本直接决定着工学椅的档次,从成本、强度、耐用性等维度来看,三者之中,高端工学椅的椅脚往往采用铝合金材质,而尼龙椅脚则多见于低端产品线和百元普通电脑椅上。
有趣的是,有着“人体工学椅爱马仕”之称的赫曼米勒,其入门款的产品Sayl,所使用的就是成本最低的“尼龙脚”,在电商平台上,支撑这款椅子近4000元售价的不是别的,正是这一品牌悉心打造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你可以听到一位传奇设计师耗费16年时光打造一把人体工学椅的匠心;苹果公司员工在上班时,将外套搭在赫曼米勒椅背上的傲然——优秀公司的标准之一,就是为每一位员工都配备一把赫曼米勒。
尽管只需要将包装盒反过来,你就能发现这台昂贵的椅子其实只是来自东莞和宁波的流水线工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美国建立了一个高档的实验室和检验中心,每天忙碌的寻觅一切可以用来制作椅子的材料。
营销之外,这一品牌成功的轨迹其实远比大众想象的简单。正如盖伊·川崎在《硅谷创业手册》中所写的那样,通过为B端设计“格子间工位”方案,赫曼米勒在办公室标准中加入了自己生产的椅子,继而用上述公司为C端的传播背书:
“硅谷程序员大牛的专用座椅”、”“只有够酷的公司才会为员工配备赫曼米勒”、“年薪50万美元者的健康之选”。
风潮过后,Facebook、谷歌等企业不得不将自己的椅子也换成了赫曼米勒,这一品牌也随之成为了家具艺术的代名词。
除去商业故事,数据端的实例也在证明着人体工学椅爱好者,为自己的信仰所缴纳的“智商税”。
华西证券的报告显示,办公椅的毛利率已经仅次于主打科技的按摩椅,高达33.6%,具体到高端人体工学椅,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飙升至50%以上。
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样也体现在渠道的价差上,业内采购人士就曾透露,一把天猫旗舰店零售价15310元的碳灰色Aeron人体工学椅,公司向渠道商大规模采购时的价格,甚至可以达到5折以下,也就是7000+。
而这样一把高端的椅子,只需要在办公室待上半年,以95新的成色流入闲鱼等二手市场,价格就会进一步跌至3000元。
从15000+到3000+,在一次次交易中流失的价格,就是品牌的溢价。两者的差距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有传闻称,ofo单车破产清算的时候,唯一开心的就是等着3折收赫曼米勒的网友。
健康“智商税”何时休?
当然,如果是公司采购,这一支出或许并不起眼,而对于那些自费购买的朋友来说,他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花在一把椅子上的钱,足够置换一套沙发,甚至是一张床。
不仅如此,更令人寒心的是,你花大价钱所购买的人体工学椅,可能并不能带给你良好的体验。
无论是以欧美人体型数据为参考的赫曼米勒,还是以亚洲体型数据为参考的日本品牌冈村,在设计人体工学椅时,都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个问题——千人千腰。
同样的一把椅子,一米五和一米九的人坐起来,需求完全不同,扶手多高,腰托在哪个位置,椅座的弧度如何,这些都并不是靠单纯的可调节功能就能完全覆盖,一旦没有调节好,甚至会对舒适度起到反作用。
此前,社交媒体上就流传着一系列吐槽——网布透气但太硬,海绵够软但太闷,平坐垫轻松但承托力不够,弧形坐垫承托力足够,但坐久了腿疼……
千人千腰的背后,没有一把椅子能够完美适应所有需求,让不会动的椅子去适应动态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
然而,尽管艰难,但这一品类自带的高额利润,还是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品牌的入局。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办公椅相关企业年注册量稳定增长。2017年至2020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均超120家,近5成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以内。
而伴随着上述企业的入局,流量端,关于人体工学椅相关的话题也在逐步累积,今天,打开社交媒体,输入“人体工学椅是智商税吗?”,99%的回答都会告诉你“不是,你只是没有买到适合你的那一款”,并附上购买链接。
品牌要盈利,消费者要健康,短期来看,这场属于人体工学椅的消费现象,或许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而在这个“双赢”的故事里,最大的黑色幽默来自于一则对话。
2021年,有网友在知识类APP里提问“人体工学椅能否改善腰部健康?”,并得到了专业医生的回答:
“最好的护腰方法是不要久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