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间,华安基金突然公告称,旗下处于募集期的产品华安品质甄选将于当日提前结束募集。
处于募集期的产品提前结束募集并不罕见,仅2022年7月以来就有多只混合型基金进行了相关公告。但是,相比其他基金,华安品质甄选此次的公告显得“蹊跷”,不仅没有披露提前结束募集的具体原因,也没有预留充足的认购时间,信披合规性存疑。该事件也可能会对华安基金的声誉造成影响。
2022年以来,华安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业绩表现平平。截至7月15日,公司旗下近90%的混合型产品单位净值收益率“告负”,超三分之一的混合型产品单位净值跌幅在10%以上。
产品提前结束募集,公告披露语焉不详
华安品质甄选拟任基金经理为张亮,2015年6月加入华安基金,目前任华安基金旗下3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7月15日晚间,华安基金公告称: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根据《华安品质甄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华安品质甄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华安品质甄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本基金管理人决定将本基金的认购截止日提前至2022年7月15日止,自2022年7月16日(含当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该基金原定募集期截止日为2022年7月22日。
华安基金的这则公告的措辞很耐人寻味。公告称提前结束募集是“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华安基金的这只产品发生了什么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项吗?是基金经理无法正常履职吗?抑或是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出现重大变故?
一个更蹊跷甚至可能涉嫌信披违规的是公告发布的时间。该基金认购截止日被提前至2022年7月15日,但公告的落款时间是7月16日,比认购截止日还晚了一天。
前一天突然截止,后一天才发公告,这是不是属于明显的信披违规?即便考虑到7月15日晚间公告提前发布,实际上也并不符合行业惯例。
《发售公告》显示,华安品质甄选“可根据基金销售情况在募集期限内适当延长或缩短基金发售时间,并及时公告。”但是,对比华安基金7月16日公告,并没有提及该产品的销售情况。
另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华安品质甄选此次提前结束募集不仅突兀,公告也没有说明是否达到基金合同生效的备案条件。很显然,这与其他基金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在严格合规的情况下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募基金产品有很大差异:
华安基金并未在公告中具体说明提前结束募集的原因。市场关注点在于,该基金的候任基金经理是否能够正常履职?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经理变更,那么申购该基金的原因可能将不复存在。如果基金经理突然离任或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履职,华安是否应该第一时间明确的告知投资者?
华安基金声誉或受影响?
华安品质甄选提前结束募集引来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华安基金声誉或受到影响。
近期,监管机构发布《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明确指出,对于符合“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弱,从业人员违反职业操守、社会道德,损害行业形象”等情形的基金公司,将会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等审慎性措施。
中国基金业协会还在今年6月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指出基金管理公司应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声誉风险,妥善处置声誉事件,减少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和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长期业绩表现欠佳,近半数混合型产品3年业绩排名靠后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华安基金在管规模逾5600亿元,在管基金数量近200只(初始基金口径,下同),其中接近一半的基金产品为混合型基金。
华安基金混合型基金产品中长期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成立3年以上的53只混合型基金产品中,有24只产品近3年单位净值收益率排名P值在50%以下,也就是说这些产品收益率在其同类基金产品中排在中下游。
华安安康灵活配置混合是华安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一只混合型产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超200亿元。截至2022年7月15日,其A份额近3年单位净值收益率为38.91%,业绩排名1132/1888,排名靠后。
2022年年初至今(截至7月15日),华安基金旗下近90%的混合型产品单位净值收益率“告负”,超三分之一的混合型产品单位净值跌幅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