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近期,专家学者围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展开了热议,并且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解放“财政货币须隔离”的思想,明确主张财政赤字货币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应以两大政策具有独立性为前提,建立防火墙隔离机制,保持彼此政策独立,不搞财政赤字货币化。
争议的焦点又集中到了“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曾经引起社会热议和普遍担忧的话题。那么,财政货币协调联动和财政赤字货币化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财政货币协调联动不等于财政赤字货币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二者协调好了,各自发挥优势,可以达到1+1>2的效果,而如果二者相互掣肘的话则可能出现1+1<2的情况。当前的财政货币协调联动,就是要提升宏观调控的效率,增强市场信心,实现1+1>2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客观上会出现部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情况,当然规模是完全可控的。
其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能完全隔离、独立,财政赤字货币化就不可能完全避免。现代财政货币体系的基本运行原理是:由央行发行货币给市场,财政与央行分离,财政不能直接从央行拿钱,而是先从市场收税,或者向市场借钱。所以,财政体系和货币体系有天然的隔离,但是财政和货币都是政府行为,主体的同一性也决定了它们之间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彼此。特别是当把二者的协调联动当成一种调控手段的时候,财政货币之间的关联必然会更加紧密,财政完全可以适当通过透支中央银行来为其赤字进行融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最后,财政货币协调联动应恪守中庸之道,财政赤字货币化不能作为直接的宏观调控手段和目的,只能作为一种协调联动的客观结果。无论财政货币如何协调联动,都不宜主观追求“财政赤字=货币发行量”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同时,财政赤字货币化也不是洪水猛兽,没有必要谈之色变,太激进和太保守的观点都不合时宜。惟有恰到好处的协调联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