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2成首付席卷全国,四面开花!
这一次,经济强市:南通。
昨晚,南通四大行宣布,首付最低能做2成,成为长三角第一个曝出可以“2成首付”的城市!
紧接着,南通各大新盘陆续打出2成首付的广告。
南通算是高调的,首付利率同时降,而且覆盖大部分的商业银行。
南通和菏泽一样,也是经常上房产板块的热搜。
记得去年中,长三角房价因为上涨过快频上热搜,南通就是其中之一,还被住建部点过几次名。
信贷收紧后,楼市才开始调整。
还没进入深度调整,南通9月份就出台限跌令,成为第一批“限跌”的城市之一。
在“稳楼市”上,南通总是最积极的一个。
下半年南通房价总算稳住了,对比2020年,新盘均价上涨了6.25%。
2021下半年新房市场去化肯定是不如上半年的,南通基本以横盘为主,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回调。
包括二手房,去年信贷收紧后,市场还恐慌过一段时间,大量二手盘恐慌性抛售,价格也缩水,但是目前已经逐渐稳下来了。
去年12月,在贝壳平台上,南通二手房挂牌量超6万套,如今已经降到5.7万+套。
新房库存看似不断增长,但是一看去化周期不过10个月,和郑州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按道理来说,那些出台2成首付的城市,都是房地产连续多年低迷不振,经济实力又弱的地方。
南通为啥这么着急“托市”呢?
原因其实和杭州相似,城市在快速发展中,房地产是绝对不能拖后腿的。
杭州这几年为了亚运会,全城基建,相信大部分杭州人都能感受到这五年杭州的巨大变化。
当然这些变化是有成本的,需要土地财政买单。
南通虽然不能和杭州比,但这些年抱着上海大腿,发展也不差。
在苏通大桥、崇启大桥以及沪通铁路建成后,南通和上海的联系越来越密。
如今上海的第三机场,还被南通拿下了,甚至还在南通东部的“南通湾”设计了一个新的“主出海口”。
这样一来,南通和上海的联系完全不输苏州,未来上海源源不断的投资将会涌入南通,把这个地级市急速拉升。
这对于南通来说,绝对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机遇,把握住了经济地位将会提升一个大台阶。
去年南通还在不断扩大城市版图,海门撤市变区、崇川与港闸合并,都是为了迎接新机遇在做准备。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房地产当然不能掉队。
今年1月份江苏的土拍中,南通就以68亿拿下江苏第一。
可见房地产对于目前快速发展的南通而言至关重要。
2成首付要是出现在内陆的三四线城市,那对当地楼市而言,发挥最大的效应就是“稳”。
但出现在南通这样的城市,效果完全不一样。
南通看起来相对普通,但是放眼全国,南通甚至比很多省会城市还强。
2021年南通正式晋升为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全国能排位到22,妥妥的江苏第四城,人口772万人。
放在大湾区,能跟东莞、佛山PK。但是在万亿GDP城市里面,目前也就佛山在做2成,而且只是放开非限购区的2成首付,东莞更是动都不敢动。
对比之下,南通应该是目前2成首付城市里面经济最好的城市了。
而且,南通的调控政策非常松,还不限购。
这样的城市,稍微添支柴,楼市回暖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除了南通之外,还有一些小城市,这几天也都陆陆续续低调执行2成首付了。
泰州: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可执行两成首付,利率最低降至5.18%;
宿迁:项目和银行合作,首付降至2成,不过银行要审核贷款资质,需满足非单身购房且首房首贷这2个条件。
蚌埠:只要收入稳定、征信良好、符合相关条件,都给到2成的首付。
晋中: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降至20%!
……
我之前就明说了,后面会有越来越多城市降首付、松限购等。
有的地方不敢明面降低首付,但是暗地里,开发商早就推出各式各样首付分期的产品。
对于刚需来说,听到这些消息难免让人恐慌。
大家要注意,2成首付在中国的房地产史还真的不多见。
第一次是在2008年,第二次是在2015年,两次放水后房价都迎来了大涨。
只是现在的楼市形势,跟抢两次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了。
2008年那一次国人“拥房率”较低,2015年更是使出了大规模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才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
而这一次呢?
普涨是绝不可能了,有的小城市即便打出两成首付,市场能止跌就不错了。
从这次回乡置业潮落空就能看出来,购房者就连自己家乡都不愿意支持了。
钱未来只会流入有价值的地方,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大家在对待2成首付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埋头就冲,还是要按照我之前说过的选筹逻辑来选房。
2成首付自然是大利好,上车门槛降低,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确有很多刚需,他们可能借这一波要上车。
像南通这样的长三角的经济强市,刚需上车我认为是没问题的。
但是其他经济面较弱的四五线,哪怕降到2成,我认为也没必要着急恐慌,房价不会迎来大涨。
这些城市确实有住房需求的,上车没问题,一套自住即可。
而对还没有祭出两成首付的一些我之前看好的城市,比如2019年以来还没有涨过的部分二线城市,如果真的给出2成首付,那必须抓紧时间上车。
我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经济更强,能级更高的城市给出2成首付,我觉得三四线肯定会越来越多,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不太可能,弱二线要具体看,应该还会有的。
二线城市这一波一定要密切留意各地政策,今年可能关系到你上车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