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级的“仙股换头术“。
金阳新能源(01121.HK)的前身是宝峰时尚,是一家拖鞋、凉鞋生产商。
2020年公司通过购买铸锭炉、投入研发、改名换姓,成功“转型”为具有光伏概念的“新能源科技公司”。
一顿操作猛如虎,公司从2毛钱港币的“仙股”队伍中脱颖而出,一年内表演了几十倍的涨幅。
毕竟百乐门门口见多识广的代客泊车头牌,金阳大胆跨界的套路,让风云君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哦豁~想起来了!如此跨界的公司,和风云君之前扒拉过的“水产饲料+光伏能源”的通威股份(600438.SH)有的一比啊。
除此之外,翻看金阳的骚操作历史,风云君还注意到,2015年公司还曾花费18亿重金收购石墨烯技术。
那么,就让风云君来给大家讲讲这家具备了“高新技术”的“拖孩”生产商的故事。
一、上市前后业绩如同过山车
2011年上市之初,公司超九成的利润来自拖鞋销售。
根据沙利文数据,2009-2010年,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拖鞋出口商。
金阳的业务模式以OEM代工为主,除此之外公司还打造了两个自有品牌“宝人”和“宝峰”。
上市之后,公司更是和多个品牌进行深度合作,玩起了跨界设计,主要的合作商有NBA、施华洛士奇和海绵宝宝等。
拖鞋OEM代工龙头,拥有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商跨界合作……,这一切的故事,如吹泡泡般经不住考验。
金阳的财报果然也就“华丽”了两年:业绩于上市的第三年开始急转而下,并开始了一路的亏损。
据风云君统计,自2011年上市以来,十年累计亏损了11.2亿。
根据公司年报解释,2013年营收腰斩是因为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导致出口订单减少;2014年的解释是中国人的购物习惯已转向奢侈商品以及海外经济的下滑等因素。
这解释,扯淡啊!
上市第三年业绩即变脸,相信各位和风云君一样,对公司上市前真实的财务情况,以及上市的动机深表怀疑。
根据公司年报“解释”,受通货膨胀以及人力等成本上涨的影响,2013年毛利率仅为9.7%。
2014年虽有所恢复,但公司营收已经连续两年腰斩,经营状况可谓是非常惨淡。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信管理层也是在努力寻求破局。
此时,石墨烯概念应运而生。
二、撒钱买石墨烯技术,重大关联交易未披露
2014年,公司花18亿重金购买石墨烯技术,用于鞋履制造,宣称可以杀灭真菌、预防脚气,并且布局可穿戴设备。
技术的出让方蓝石科技,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公司。
公司董事会“欣然”为此支付了16.5亿现金和价值2.2亿股的可换股票据,蓝石科技因此成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公司09至13年合计净利润也才5个多亿,一出手就是18亿,真是豪横!
掏空上市公司去买一个“技术”,如果不是利益输送,那非常可能是有内鬼。
蓝石科技,仅凭着所谓的石墨烯专利,获得了16.5亿现金,并且成为了上市公司第三大股东。
这等好事,风云君也想去申请一个量子力学敲键盘写研报技术专利,不知道有没有上市公司愿意行行好,花16.5亿把我收购了,让我摆脱被老板压榨写研报的命运嘞?!
如有好心人,请下载市值风云App,私信区找我单聊,我可以拿出16亿作为回扣返还给你,我只要5000万就够了啦。
好了,接下来到了扒皮小能手风云君表演内功的时刻了。
在这笔收购中,风云君还注意到,福建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锐”)成为了公司未来石墨烯原材料的供货商,高管叫王有为。
王有为名下的河南华瑞能源有限公司有个董事叫杨与畅。
而杨与畅是是金阳的子公司——福建新峰二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同时也是金阳的专利发明人。
金阳子公司的执行董事的合伙人成为了金阳的供应商,公司公告却披露了无关联关系。
风云君就想问一句,这谎话说得心慌不心慌呐!
那么,花巨资买来的石墨烯技术所生产的拖鞋,究竟怎么样呢?
三、石墨烯拖鞋并不好卖,制鞋匠却非常好减持
石墨烯技术能否运用在拖鞋制造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风云君深表怀疑。
2017-2020年,公司的石墨烯拖鞋产品营收一直在400万左右。
哦豁~,18亿买来的技术,每年增收400万。
为石墨烯专利技术估值18亿的独立专业估值师公司,能否出来解释一下?
石墨烯技术给公司带来的数十亿无形资产,按直线法分十年摊销。2016年起,平均每年的资产减值损失超2个亿。
营收的止步不前,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公司接下来几年的盈利状况和现金流着实令人堪忧。
自2014年收购以来,公司合计自由现金流达-11亿。
2014至2016年的持续巨额亏损,以及巨量现金流出,使得公司难以维持正常经营。到了2017年,公司已经不得不推迟公布业绩报表,并在3-7月停牌长达四个月。
17年中报更是净亏损约6亿!公司09至13年合计净利润也才5个多亿!
亏成这样,估计大股东都想跑路了吧?
为了糊弄投资者,公司还把收购石墨烯的天量摊销费用进行了“美化”,称之为“非现金会计项目”,“不会对集团营运现金流造成影响”。
呵呵!嘴上说没事,减持的操作却是那么诚实。
2017年下半年,控股股东Best Mark累计减持2.3亿股,按照区间统计的股票均价计算,累计套现约1.2亿。
同时,公司财务上的窟窿也越来越大,资产负债率一路飙升至2020年的122%,妥妥的资不抵债。
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热点蹭的好,站在风口上的猪也能飞翔。
和当年炒作石墨烯一样,资不抵债的金阳在2020年开始布局光伏硅片产业。
四、摇身一变,科技公司啦
其实早在2017年的年报中,公司就首次宣称逐渐由传统制造企业转变成为高科技公司,将业务拓展至环保及能源领域,继续投入石墨烯应用产品的研发。
2018年年报,公司改口称转型成为材料科技公司,不提石墨烯技术了,宣称将布局储能电池的研发。
2019年年报,提及了将于2020年底量产储能电池,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生产。
2020年,公司将单铸硅片纳入公司的新业务范畴,但是似乎放弃了对石墨烯的研究,将石墨烯研发的募集资金(868万)和电池生产线的募集资金(772万)变更为偿还蓝石的应付款项和一般营运资金。
2021年8月,公司正式更名为金阳新能源。
风云君觉得,金阳历年年报讲的故事,都是那么“吸引人”。
那么,公司高科技业务的营收情况怎么样呢?
2017-2020年,公司的石墨烯拖鞋产品营收一直在400万左右。
光伏产品仅在2021年半年报中显示有53万的收入。
至于环保、新能源以及电池领域,目前为止压根就没收入。
公司目前的主要营收,还是来源于拖鞋代工业务。
五、光伏行业的激烈竞争
公司公告称,2020年9月成功研发出以铸锭技术制造单晶铸锭(单铸)硅片的技术,和HJT电池技术。
光伏电池片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位置,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单铸硅片是生产HJT太阳电池的重要原材料。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2030年N型单晶硅片占比可能达到48%,成为硅片市场的一大主流,其次是P型单晶。
而单晶铸锭硅片的前景似乎不那么明朗,并非是未来行业主流。
硅片生产寡头模式明显,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国内硅片总产量的88%。中小企业在价格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纷纷停产或退出,加剧了企业分化趋势,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
对于光伏行业来说,目前的竞争格局仍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还没有任何企业可以高枕无忧。只有积极抓准机遇,持续提升技术优势和预判未来的能力,才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长期从事传统制造业的金阳,会有预判高科技行业未来的能力吗?
最近风云君也有篇硅片制造龙头——上机数控(603185.SH)的研报,各位感兴趣的客官可以到市值风云APP搜索查看。
其实风云君对公司是否在认真进行转型有所怀疑,不仅是基于上面的行业趋势,还因为其中发现了关联交易。
六、从关联方引入技术,租关联方的场地
公司刚踏入光伏行业,就获得几个订单。
与福建亿山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单铸HJT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组件订单。 与太一光伏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及熊猫光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硅片销售协议。 与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供应单铸硅片两亿片的协议。
那么,制鞋匠是如何获得光伏产品的生产设备和场地的呢?
2021年1月,公司花费0.37亿从江苏协鑫软控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买了生产硅片的铸锭炉。
2021年3月,公司与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石能源”)和旗下公司福建巨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电力”)分别签订租赁协议和授权意向书。
根据协议和意向书,公司将租用巨能电力的生产线,并且可以利用钧石能源的太阳能电池专利技术。
和钧石能源的合作,又是引用技术,又是租用场地,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关联交易。
钧石能源的董事长是林朝晖。林朝晖与金阳现任集团董事会主席梁子冲都曾是光绘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绘管理”)的管理层。
而光绘管理,就是那个石墨烯原材料关联方辉锐曾经的营销顾问公司。
从石墨烯到光伏产品,披露中说好的无过往关系呢?
公司的公告真是谎话连篇呐!
七、飞奔的股价,两次增发
自从蹭上光伏的热点,公司股价在短短半年时间有数十倍的涨幅。
公司也真是一点油水都不放过,马上进行了两次增发/配售。
2021年3月,公司以每股4港元向独立第三方认购增发0.2亿股,较市场价折让15.7%;同时向独立第三方承配人配售增发1亿股。
2021年4月,以6.38港元的换股价增发0.5亿的可转债,约783万股。
2021年8月2日,公司正式更名金阳新能源,股票再次暴涨,从增发价4港币连翻几倍。
这骚操作实在是高!
8月17日和9月1日,中泰证券和天风证券发布研报,对金阳的转型进行了肯定,对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表达了充足的信心。
在这两篇研报里,“潜心研究终获技术突破“”有望市场领先”“开启新纪元”“十年一剑,华丽转身”之类罔顾事实、绝对不能算是客观研究的跪舔之词,随处可见,肉麻至极。
如众位看官所料,9月16日,金阳股价放量大跌了23.5%,成交额达到6.66亿。
炒概念、拉高、券商吹票、砸盘(出货),这一整套教科书般的死板、毫无新意、毫不遮掩的套路玩下来,说不是在操纵股价割韭菜,谁信呢?
结语
大浪淘沙下,传统制造业公司的转型或许都不容易,理应给予一定都宽容和支持——但是对借着转型的幌子炒作概念割韭菜,浪费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司,实在也没必要客气啥了。
金阳新能源算是后者的一个典型代表。
上市前后业绩如此变脸,大股东巨量减持,金阳上市的动机就很值得怀疑。
趁着石墨烯概念掏空了上市公司,又通过光伏概念让公司股价暴涨几十倍收割韭菜,这炒作的水平堪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