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黄奇帆在一次演讲里曾经说过:今后十几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如今这句话,正不断被现实验证着!
这个周末,大湾区一家房企:光耀集团直接宣告破产!
光耀集团2002年成立于惠州,叱咤惠州房地产市场多年,2007年便拿下惠州房产销售冠军。
风头最劲时,曾荣获“广东房企品牌价值TOP10”和“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也是惠州史上第一个晋升百强的房企,至今没有第二个。
其高周转的方式,一度让惠州本土房企害怕不已,被称为“惠州王”。
光耀一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就是因为广告打得好。
很多老一辈的大湾区媒体人都应该有记忆,当年光耀的项目广告投放非常多,海报风格至今看来都不过时,据说很多都是和奥美广告合作的。
一股浓浓的王家卫风,当时在业内被广为传颂。
另外,光耀打造的房子也是走这种小而精的路线,主打高品质,有设计感。
比如光耀翡俪港,地处惠州惠城中心,靠近华贸,也算是一块好位置了,当年深受惠州当地富人追捧。
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打,翡俪港的外立面还是很新,看起来很有品质。
而光耀也是想把翡俪港打造成一个惠州“最具城市价值的顶级别墅大社区”。
如果不烂尾的话,也许就是惠州的豪宅之一了。
破产的原因也不难猜,就是犯了天下所有房企都会犯的错误:
1、高举债,高周转,最终资金链断裂;
2、战略决策错误。
2010年,当时稍微有点野心的房企都想去外地圈地扩张。
光耀也不例外,2010年光耀四处开花,制定了“3+X”的战略布局,迅猛布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开发节奏异常迅猛。
那是光耀最高光的时刻,全国共有29个项目,其销售额从2008年的7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60亿元。
那可是2011年的60亿啊,同年恒大的销售额是619亿,光耀那个时候已经算是百强房企了。
规模做大了,光耀内心就打起了上市的小九九。
在A股,房企上市一直都是非常谨慎的,于是光耀只能寻求借壳上市的方式。
-2009年,光耀欲借壳ST天目药业,但因国家房地产调控而终止重组; -随后,光耀地产收购了一家杭州上市公司,但又以失败告终; -2011年10月,光耀收购新都酒店,欲借壳上市,而后3年,光耀对其累计投入约10亿元,但因酒店业与光耀的房地产背景不兼容,政策不支持重组上市; -2011年,光耀耗资2亿在湖南收购了两处矿井,欲再次借壳上市。但恰逢矿业走下坡路,此次尝试又以失败告终。
来 源: 南方都市报
就在光耀苦苦寻求上市的过程中,危机早已步步紧逼。
为了上市,从2011年开始,光耀陆陆续续开始大量民间借贷,占到光耀整个融资规模的三分之一。
当年董事长表示,“由于光耀借贷时间较长,而一般企业民间借贷不超3个月,有笔款借了约15亿元,但利息就高达十几亿元”。
那一年光耀的销售额不过60亿,算下来利润都不够还民间高利贷的利息。
因民间借贷纠纷问题,光耀地产已经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这一下光耀就更加拿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了。
另一头,在扩张的时候,光耀还做了最错误的战略决策。
把目光放在了文旅地产上,不惜重金重仓文旅地产,很多土储都是往这个方向发展,打造所谓的高端“全球候鸟计划”。
但随着光耀的债务越来越大,从2013年底开始,光耀地产马克住区、光耀翡俪港、荷兰小城停工、停售或延期交楼,导致业主不断维权……
2014年后,房地产一路冷清,国家开始收紧房地产信贷!
没有了资金注入的光耀,如同失去了水的鱼,再也游不起来。
本来寄予厚望的“全球候鸟计划”销量却不如人意、高昂的高利贷利息压的光耀无法喘息、多笔借款到期无法偿还,高周转后工地停工,项目烂尾……
这一切切,彻底把光耀集团逼上破产的边缘。
如果光耀能熬过2014年的冬天,2015年全国开始去库存,楼市明显好转,他依然是一条好汉!
但光耀没有熬过去,而是资不抵债了。
根据惠州人民法院的通报:
截至2016年6月30日,光耀集团资产清查总额约为64亿元,负债清查总额约为79.7亿元,加上为关联公司提供担保产生的负债约26.2亿元,光耀集团总计负债105.94亿元。
2017年光耀集团正式申请破产重组。
深圳知名律师周争锋和我说,破产重整就是抢救,想把这个濒临死亡的人救活。
经过四年的努力,光耀总共招了4家投资人,其中还包括华润,青岛城投公司,实力都不差。
但是重组牵涉工程方,业主,金融机构等众多债务方,清理其中的债务关系太复杂了。
所以最后只能只能放弃抢救,重组失败,昨天光耀集团在其公众号平台上正式宣告破产!
这两年破产的房企已经数不胜数了,但大部分都是一些本地不知名小房企。
中型房企一般都是选择被并购或者换一种方式继续挣扎下去,主动申请破产的,还真的少见。
而且这次光耀集团涉及的债务大概约100亿,和其他房企对比,真不算多。
就这样都没有救主愿意接盘,更别说现在出问题的泰禾、福晟,蓝光,他们的负债动辄都是上千亿,还有恒大的上万亿,要重组起来难度可是大十倍以上啊。
之前一直传万科接盘泰禾,但是人家万科也不傻,要泰禾自己解决自己的债务后,才愿意接盘。
再看回那些接盘的房企,当初富力吃了万达几十个酒店,还有世茂并购福晟,都没有落得什么好结果。
富力最近自己都在变卖资产了,自身难保,世茂一直都在忙着消化福晟的资产包,最近还传出商票延期。
典型的嘴大吞食易,胃胀消食难!
现在房企就连地都不敢乱拍乱,大家都在等待着寒风的过去,谁还敢这个时候接烂摊子。
我估计今年应该是房地产大洗牌最残酷的一年了。
而这也是中国房地产历程的必经之路。
自从98年房改以来,全国各地稍微有点钱的企业都涌入房地产市场。
根据2018年全国工商局的统计,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房地产开发商一共9.7万个。
房企的数量是全球之最。
同期美国的50个洲的工商登记里,注册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超过500个。
虽然我国地大人多,但房企真的太多了。
借用章子怡的一句话,“房地产”的门槛这么低了嘛,什么妖魔鬼怪都想进来分一杯羹?
以前从未有过房产开发经验的,只要手里攒点钱、有点关系,都想进来圈钱。
有的拿到地就抵押套现跑路,管他烂尾还是干嘛,最后把烂摊子扔给zf;
有的凭借自己的名气,乱搞一通,什么云南雪山小镇,都沦为笑话;
一家公司说破产就破产,高管说走就走,只是苦了那些买烂尾楼的百姓们,一辈子就赔上去了。
这种现象在将来绝对不能再发生了,所以国家现在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劣质房企在未来十年内肯定会逐渐被社会淘汰的,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将重新改写。
这个过程相当于是“二次房改”吧!
第一次房改是让国人能够有房子住,而这一次则是让国人能够住上好房子。
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肯定会经历很多阵痛。
比如在政策的高压下,现在越来越多开发商暴雷的暴雷,破产的破产,最终还是普通百姓来买单。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真心希望我的读者们可以安全避过这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