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金融板块集体异动,厦门银行涨停,这是厦门银行一个月内的第二次涨停。
自去年10月27日上市以来,厦门银行累计涨幅26.71%。上市一个月内股价翻倍,最高至15.48元/股,但此后表现不佳,最低下挫到8.3元/股。
6月25日瑞丰银行上市首日大涨44%,再加上刚上市不久的齐鲁银行连续6日涨停。有投资者认为,厦门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的市盈率分别为14.55倍、15.73倍、22.10倍,厦门银行估值相对较低,未来有补涨空间。
大股东实力雄厚
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厦门银行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福建首家上市城商行,也是大陆首家具有台资背景的城商行。
厦门银行的定位是成为“两岸金融合作样板银行”,主要服务台商及小微企业。
早在2008年,厦门银行就引进台湾富邦金控的全资子公司——富邦银行(香港)作为战略股东。2018年11月30日,富邦金控正式受让富邦银行(香港)所持有的全部厦门银行股份,以直接持股厦门银行取代其绕道第三地子公司持股的方式。截至目前,厦门银行第一大股东为厦门市财政局,持股占比20.21%;第二大股东为台湾富邦金控,持股47375.46万股,占比15.78%。
富邦金控是是台湾老牌金控集团,从保险业务起家,是台湾第二大金控公司。目前旗下包括富邦人寿、台北富邦银行、富邦银行(香港)、富邦华一银行、富邦产险、富邦证券等公司。
截至2020年末,富邦金控总资产达9.3万亿元。中国平安2020年末的总资产是9.53万亿元,二者体量相当。
富邦金控对大陆市场的拓展第一步就是从厦门银行开始的。2008年在厦门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时,抓住机会进入,位列第二大股东。
2010年10月,富邦产险大陆子公司富邦财产保险于厦门开业,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生效后,第一家在大陆开业的台资保险公司。
2011年7月,富邦投信与大陆方正证券合资成立了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在北京揭牌,是第一家两岸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
2014年富邦金控及台北富邦银行正式取得华一银行80%股权,随后更名为富邦华一银行,并于2016年成为富邦金控全资子公司,富邦金控是唯一在两岸三地均拥有银行子行的台资金融机构。
正是因为这种股东背景,造就了厦门银行在业务上的特色。厦门银行依托台资股东背景及区位优势,围绕个人、公司及同业构建两岸金融业务体系,设立台商业务部、创新针对台商的产品和服务。至于台商贡献了多少营收,公开数据并未披露,但是从2020年年报数据来看,厦门银行主要的经营区域在厦门、福建其他地区和重庆部分地区,厦门本地营收占六成。
近5年净利润增速超15%
在整个上市城商行梯队中,仅从规模上来看,厦门银行排在最末位。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净利润超过200亿元,是当之无愧的龙头。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紧随其后,净利润在百亿元以上,中间还有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贵阳银行等。
截至2021年一季度,厦门银行资产总额2865.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56亿元,90%来源于利息收入,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5.37%。资产质量保持优良,2021年一季度末,厦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8%,拨备覆盖率为350.30%,风险抵补较为充足。
从近年来的增长情况来看,厦门银行成长速度较快。
从2016年至2020年,厦门银行营业收入从36.18亿元增至55.56亿元,但营收增速忽高忽低。2017年营收增速仅有1.88%,2020年上市第一年营收增速高达23.26%。
从2016年至2020年,厦门银行净利润从10.32亿元跃升至18.23亿元,净利润增速也一直保持在15%以上,增速平稳。这一成绩在2020年整个银行业净利润下滑2.7%的背景下,显得十分难得。
营收增速上上下下,而净利润却很平稳,这种情况有可能是银行使用来调节利润的手段。而银行常用的莫过于通过拨备调节利润。
从近五年的拨备覆盖率来看,厦门银行拨备覆盖率逐渐增长,从219.99%增至368.03%,给调节利润留出来空间。
从业务结构来看,厦门银行近年来一直在加大零售业务转型力度,降低对公业务比例,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
从资产质量指标来看,厦门银行2020年不良贷率仅有0.98%,是近五年最低值。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92%,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此外,不良贷款净生成率、关注贷款迁徙率均处于上市城商行低位。
综合来看,厦门银行是一家基于厦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小微业态成长起来的城商行,虽然规模不大,但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表现优异,未来仍有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