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过!与美女分析师互撕后,原浙商证券首席陈杭离职!

机构来源:易简财经2023-05-05 12:15阅读:17635

来源:易简财经

近日,根据中国证券报消息,原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新科技首席陈杭,已于4月20日前后辞职,目前浙商证券内部通讯录、中证协公示信息中,均已无陈杭信息。

在问及离职原因时,陈杭公开表示,从浙商证券离职是想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因为谭某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本人已经报警。在职身份要求我的一举一动都要向合规汇报备案,不利于事件的快速处理,所以为了避免前雇主被无辜波及,故主动提出离职,专心处理此事。

金融圈大瓜:两大券商分析师互撕

这个瓜,还要从4月7日的一张微信聊天记录截图说起。

微信截图

截图称,陈杭此前在方正证券担任科技首席分析师期间,没有基于基本面研究,推荐“博傻接盘”股票造成巨大亏损,让实习生代写研报、接连卷入桃色事件......被指丑闻多达12件。

据悉,此次事件的举报人为陈杭此前在方正证券的前同事谭珺。

彼时,陈杭和谭珺都在方正证券研究所电子行业组任职,谭珺研究范围覆盖半导体和电子科技板块,陈杭是团队负责人,也是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科技首席分析师。

图片来源公开报道,下同

公示信息显示,陈杭是北京大学硕士,于2017年6月加入西南证券,2019年6月获得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资格;2019年11月,陈杭跳槽至方正证券研究所,任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2022年加入浙商证券。

一位金融人士对易简财经指出,分析师是上岗证,合规部门会一直督促新入职的员工赶紧拿证。一般来说,6个月试用期内就应该拿到了,一年有6次考试,每个季度至少考一次,快的话一次全过就拿到了。陈杭之前居然花了2年才拿到,那就不是什么忙不忙的问题,是水平问题了。原则上,如果试用期没取得上岗证,是不能转正的。

谭珺则于2021年12月加入方正证券,此前曾就职于华信证券、兴业证券。

去年6月,谭珺因高喊4000点,呼吁大家“相信相信的力量”而名噪一时。后来,因舆论发酵,其被公司调整到研究所行政中心。

但有媒体报道,谭珺称自己目前已失业一年多,“当月就已经被方正证券开除、撇清关系,随后我遭到网暴,这些事情都在刺激我。”

陈杭的回应

针对谭珺的多项爆料内容,陈杭一一作出了回应。

4月7日,其在朋友圈表示,“文章内容纯属谭珺虚构,本人已向所在公司汇报此事,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本人合法权利,追究谭珺的法律责任”。同时,陈杭还向传播上述爆料消息的博主发出了律师函。

此外,对于此前被热议的推票、800万年薪、怒怼中芯国际大佬等事件,陈杭也都给出了解释。

此前,谭珺爆料称,2021年,陈杭在没有研报、没有风险提示、承诺收益的情况下,诱导她杠杆买入港股股票金阳新能源,随后该股票迅速下跌超过50%,造成证券账户爆仓,损失惨重。

陈杭回应指,炒股系自己行为,因为他知晓谭珺是证券从业人员不能买卖股票,所以不可能给她推股票。

而对于此前网传浙商证券研究所不仅许诺陈杭首席和所长助理的职务,更是给他开出了两倍薪酬的高价,年薪高达800万元一事,陈杭称,这只是谭珺大面积抹黑故意制造舆论热点的一个手段,夸大和捏造事实,好让媒体大规模转发。事实上年薪符合行业平均水平,远不及她说的数字。

至于更早之前让陈杭火出圈的怒怼中芯国际大佬一事,陈杭也回应称,“我在群里看到有人在贬低国产光刻胶”“做的都不行,没一个敢来见他,当时的背景是国产材料进步很慢,主要原因是下游晶圆厂没有跟国产材料商形成良性互动,没有渠道通过迭代反馈的方式来提高良率。”

浙商证券:陈杭尚未走完试用期

从入职到离职,陈杭待的时间不够半年。

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浙商证券研究所并未第一时间要求陈杭离职,只是重新对他的入职程序、背景调查、入职以后的研报合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没有采取相关停职措施。

毕竟陈杭是浙商证券高薪引进的科技首席,怎么会轻易“放手”呢?

浙商证券首席战略官兼研究所所长邱冠华还曾对其寄语,陈杭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能打通整个TMT产业链研究的人。

但是直至4月底,舆情持续发酵,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陈杭最终选择离职。

对此,浙商证券也最终作出回应,“陈杭所涉事件均与本公司无关。陈杭于2022年11月入职浙商证券,还在试用期。陈杭因个人原因,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离职,目前已批准其离职申请。若有相关不实报道损害公司声誉,我司保留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结语

近来,证券从业人员屡次因朋友圈、微信群言论引发舆论热潮,更有券商员工因微信传播不实消息被警方行政拘留。

4月26日,中证协向各证券公司发布加强证券分析师管理有关事项通报,并表示此举是为防范经营风险,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推动证券研究业务健康发展。

中证协指出,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对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证券分析师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个别分析师的不当言行可能会引发所在机构甚至整个行业的信誉危机。

中证协还表示,“各公司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拟发布研究报告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核,加强分析师发表言论管理,督促分析师廉洁从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参考:澎湃新闻《“紧箍咒”来了!中证协强调加强分析师管理,严防经营风险》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